当前位置:古代文学网 > 诗文 > 宋代
狂夫

狂夫与世本难谐,醉傲王侯亦壮哉。
奕奕方收岩际电,酣酣已起枕间雷。
回天力在人终嘆,入月星来敌自摧。
千载鬼雄皆国士,直令穷死未须哀。

()
翻译与注释
暂无翻译和注释
参考赏析

《狂夫》赏析

  这首七律作于杜甫客居成都时。诗题为“狂夫”,当以写人为主,诗却先从居住环境写来。

  成都南门外有座小石桥,相传为诸葛亮送费祎处,名“万里桥”。过桥向东,就来到“百花潭”(即浣花溪),这一带地处水乡,景致幽美。当年杜甫就在这里营建草堂。饱经丧乱之后有了一个安身立命之地,他的心情舒展乃至旷放了。首联“即沧浪”三字,暗寓《渔夫》“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意,逗起下文疏狂之意。“即”字表示出知足的意味,“岂其食鱼,必河之鲂”,有此清潭,又何必“沧浪”呢。“万里桥”与“百花潭”,“草堂”与“沧浪”,略相映带,似对非对,有形式天成之美;而一联之中涵四专名,由于它们展现极有次第,... [查看更多]

《狂夫》阅读及答案

狂夫①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②娟娟净,雨褒③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客居成都草堂时。②褒:竹子。③褒:通“浥”,滋润。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首... [查看更多]

《狂夫》阅读及答案

狂夫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①这首七律作于杜甫客居成都时,诗中“故人”指严武,杜甫... [查看更多]

《狂夫》阅读及答案

狂夫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筿②娟娟净,雨裛③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①这首七律作于杜甫客居成都时,诗中“故人”指严武,杜甫初到成都时,曾靠故人严武接济,分赠禄米。②筿:xiǎo,小竹,细竹。③裛:yì,... [查看更多]

《狂夫》阅读及答案

狂夫①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褒红蕖冉冉香。(篠通:筱)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客居成都草堂时。②篠:竹子。③褒:通“浥”,滋润。... [查看更多]

《狂夫》阅读及答案

狂夫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①娟娟净,雨裛②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释:①篠(xiǎo):细小的竹子。②裛(yì):通“浥”,沾湿。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查看更多]

其他资料

暂无资料

作者介绍
陆游

陆游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猜你喜欢

余年二十时尝作菊枕诗颇传于人今秋偶复采菊缝枕囊悽然有感二首 其一

采得黄花作枕囊,曲屏深幌閟幽香。
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

()

山居二首 其二

吾虽享厚禄,自是一书生。
炙背随日车,嘘酒依瓶笙。
教儿读古书,课僕莳春荣。
野意自足乐,澹然违世情。

()

荷花二首 其二

南浦清秋露冷时,凋红片片己堪悲。
若教具眼高人看,风折霜枯似更奇。

()
组合
诗经楚辞乐府宋词精选小学古诗初中古诗高中古诗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古诗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古诗十九首
类型
写景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咏物送别离别离愁田园边塞军旅贬谪羁旅写风写人写雨写雪写花写草梅花荷花菊花桃花牡丹杨柳松树月亮竹子山水西湖音乐美食游玩思乡写山写水长江庐山泰山黄河饮酒登高怀远怀古爱国题诗和诗爱情相思励志亲情思念伤感乐观赞颂归隐忆昔愤慨友情赠答挽诗奉和应制婉约闲适豪放喜悦地点节日春节气节叙事元宵节闺怨悼亡战争读书思亲哲理惜时人生讽刺闺思宫怨伤逝惜春客愁劝勉生活孤独感慨抒情寓言惆怅宴会写鸟访友沧桑伤春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除夕重阳节乐府忧国忧民咏史怀古壮志难酬怀才不遇愤世嫉俗托物言志

本站内容来源于搜索引擎及互联网,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Copyright © 2023 古代文学网 鲁ICP备150258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