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初起易水寒,北风再起吹江干。
北风三起白雁来,寒气直薄朱崖山。
乾坤噫气三百年,一风扫地无留钱。
万里江湖想潇洒,伫看春水雁来还。
北风初起易水寒,北风再起吹江干。
北风三起白雁来,寒气直薄朱崖山。
乾坤噫气三百年,一风扫地无留钱。
万里江湖想潇洒,伫看春水雁来还。
译文:
蒙古军第一次南下,河北饱受蹂躏,蒙古军第二次南下,直入江淮。
蒙古军第三次南下,席卷了整个中华大地,直逼南宋末帝投海的厓山。
宋朝政权持续生存了三百年之久,如今居然被寒风扫落叶一般,如此不堪一击。
人世沧桑,江山依旧,思虑要放开,放眼未来,说不定大雁还会北归,明媚的春天还会重返。
注释:
1.北风:文中三个北风皆喻蒙古军南下。
2.江干:江岸。
3.朱崖山:朱崖,又称“珠崖”,郡名,汉武帝时置,即今海南省北部。此以指今广东省南部沿海一带。公元1279年南宋末帝在厓山(亦在今广东南部沿海)投海,宋亡。故此“朱崖山”实暗指厓山。
4.噫气:气壅塞而忽通。《庄子》:“大块噫气,其名为风。”
5.留钱:《南史·朱百年传》载:百年隐居山林,采药置之道旁,随人取药留钱,不计价值,久之方知是朱隐士。后以“留钱”指隐居或隐士;此处指宋遗民。
6.想潇洒:意为思虑要放开。潇洒,不拘束。
7.“伫看”句:是说不用着急,放眼未来,大雁还会北归,明媚的春天还会重返。伫,久立,长时间地站着,有企盼之意。
这首七言律诗采用象征比喻的艺术手法,表现了对赵宋王朝惨遭覆灭的哀悼。这首诗以白雁起兴,引出怀念赵宋之思,似有希冀赵宋复辟之意。
诗中“北风”,皆喻强悍的蒙元势力。北风初起,整个河北地区一片寒冷。南宋嘉定七年(1214年)金宣宗移都开封,第二年燕京被蒙古军攻占,河北饱受蹂躏。北风再起,寒风直入江淮。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年初,金王朝在蒙古和南宋的夹击下终于灭亡,蒙古势力从此侵入江淮。北风三起,南宋祥兴二年(1279年)南宋最后失败,大漠的寒气席卷了整个中华大地,犹如数九寒冬,朔风冰雪,铺天盖地,世间的所有生灵都难以避免灾难。宋朝政权持续生存了三百年之久,如今居然被寒风扫落叶... [查看更多]
据《西湖志余》载:“先是,临安有谣云:‘江南若破,白雁来过。’盖伯颜之谶也。刘静修《白雁》云云,盖寓言也。”据此,诗中“白雁”是谐言双关语,指灭南宋的元军统帅伯颜。此诗当作于1279年2月元军消灭南宋厓山据点的前后。
诗的前三句吸用古代民歌复沓句法,连用三个“北风”,一气贯注,语调急促递进,“初起”“再起”“三起”“直薄”,分别指四个时间阶段,言浅而意深,含蓄而又高度概括了元灭南宋四十年的全过程,有步步紧逼的节奏感。“北风”借喻来自漠北的元蒙军事力量。刘因在《渡江赋》中描写蒙古军队说:“吾想夫阴山之虎士,茹毛饮血,状若神鬼,气傲霜雪。”可见其凶悍。“北风初起易水寒”借喻蒙古开... [查看更多]
暂无资料
晨发大河上,曙光满船头。依依树林出,惨惨烟雾收。村虚杂鸡犬,门巷出羊牛。炊烟绕茅屋,秋稻上垅丘。尝新未及试,官租急征求。两河水平堤,夜有盗贼忧。长安里中儿,生长不识愁。朝驰五花马,暮脱千金裘。斗鸡五坊市,酣歌最高楼。绣被夜中酒,玉人坐更筹。岂知农家子,力穑望有秋。裋褐常不完,粝食常不周。丑妇有子女,鸣机事耕畴。上以充国税,下以祀松楸。去年筑河防,驱夫如驱囚。人家废耕织,嗷嗷齐东州。饥饿半欲死,驱之长河流。河源天上来,趋下性所由。古人有善备,鄙夫无良谋。我歌两河曲,庶达公与侯。凄风振枯槁,短发凉飕飕。
早发黄河即事,元代,萨都剌。晨发大河上,曙光满船头。依依树林出,惨惨烟雾收。村虚杂鸡犬,门巷出羊牛。炊烟绕茅屋,秋稻上垅丘。尝新未及试,官租急征求。两河水平堤,夜有盗贼忧。长安里中儿,生长不识愁。朝驰五花马,暮脱千金裘。斗鸡五坊市,酣歌最高楼。绣被夜中酒,玉人坐更筹。岂知农家子,力穑望有秋。裋褐常不完,粝食常不周。丑妇有子女,鸣机事耕畴。上以充国税,下以祀松楸。去年筑河防,驱夫如驱囚。人家废耕织,嗷嗷齐东州。饥饿半欲死,驱之长河流。河源天上来,趋下性所由。古人有善备,鄙夫无良谋。我歌两河曲,庶达公与侯。凄风振枯槁,短发凉飕飕。
https://www.gudaiwenxue.com/shiwen/yuandai/238262.html
斜雨飞丝织晓空,疏帘半卷野亭风。
荷花向尽秋光晚,零落残红绿沼中。
本站内容来源于搜索引擎及互联网,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Copyright © 2023 古代文学网 鲁ICP备150258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