虏阵横北荒,胡星曜精芒。
羽书速惊电,烽火昼连光。
虎竹救边急,戎车森已行。
明主不安席,按剑心飞扬。
推毂出猛将,连旗登战场。
兵威冲绝漠,杀气凌穹苍。
列卒赤山下,开营紫塞傍。
途冬沙风紧,旌旗飒凋伤。
画角悲海月,征衣卷天霜。
挥刃斩楼兰,弯弓射贤王。
单于一平荡,种落自奔亡。
收功报天子,行歌归咸阳。
- 翻译与注释
-
译文:
胡虏横行于北方,胡星闪耀着光芒。
告急的文书快如闪电,报警的烽火日夜燃烧。
救边的将领受命出征,战车森严地列队前进。
明主坐不安席,按剑怒心飞扬。
用隆重礼遇任命将帅,军旗连绵登上战场。
兵威凌厉直逼大漠,杀气汹汹直冲苍穹。
列站阵与赤山之下,扎军营于紫塞之傍。
北方的初冬风沙十分猛烈,旌旗飒飒,飘扬在万物凋伤的边塞。
在边地的月光下吹奏出悲壮的画角声,战士的军衣上凝聚了层层寒霜。
挥利刃直斩楼兰王,弯雕弓直射左右贤王。
荡平匈奴单于,追逐其部落,各自奔亡。
将军收功捷报上呈天子,漫天歌舞,凯旋回归咸阳。注释:
①出自蓟(jì)北门行:乐府“都邑曲”调名,内容多写行军征战之事。虏阵:指敌阵。胡星:指旄头星,古人认为旄头星是胡星,当它特别明亮时,就会有战争发生。精芒:星的光芒。
②羽书:同羽檄。这里指告急的文书。
③虎竹:泛指古代发给将帅的兵符。
④明主:英明的皇帝。不安席:寝不安席,形容焦急得不能安眠。
⑤毂:车轮。推毂:相传是古代一种仪式,大将出征时,君王要为他推车,并郑重地嘱咐一番,授之以指挥作战全权。
⑥幕:通“漠”。绝幕:极远的沙漠。
⑦列卒:布阵。赤山:山名,在辽东(今辽宁西部)。开营:设营,扎营。紫塞:指长城。因城土紫色,故名。
⑧孟冬:初冬。飒:飒飒风声。
⑨画角:古乐器。本细末大,用竹木或皮革制成,外加彩绘,军中用以报告昏晓。卷,这里是凝聚的意思。天霜,古人认为霜是从天上落下来的。
⑩楼兰:古国名。贤王:这时指敌军的高级将领。
⑪单于:匈奴的首领。平荡:荡平。种落:种族,部落。这里指匈奴所属的部落。
- 参考赏析
-
《出自蓟北门行》赏析
作者以当时胡虏之事为题,以小说般的叙事结构,勾绘了一幅生动的画卷:胡人桀骜,横侵塞北,北征之将帅平荡单于,擒其君长,使其种落奔散,凯旋归于咸阳,使朝廷永无北顾之虞。这首诗在歌颂反击匈奴贵族侵扰战争的同时,也描绘了远征将士的艰苦生活。
全诗分为四段。前六句写胡人兴兵,战事骤起。首二句胡人兴兵北荒,胡星闪耀,渲染出大战来临之前紧张压抑的氛围。“羽书速惊电,烽火昼连光”,羽书、烽火报警,前线告急的羽书疾驰如电,报警的狼烟烽火昼夜不息,充分表达出前线战事吃紧的紧张状态,表现出匈奴敌军来势汹汹的场面,为下文写汉军将士英勇奋战做伏笔。三四两句写汉军驰救,救边的将领率军出征,兵车森... [查看更多]
《出自蓟北门行》赏析
由于诗中所表现的,不是一时一地的感受,而是对蓟外边塞战争的总体概括。因此一开头就说,站在蓟门北望,每次战役都令人伤情。秦汉以来,关山、陇水、明月,就是无数次战争的见证。诗人的视野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由眼前的关山月联想到汉时的关山月,由流向秦朝所见的城垣的陇头水想到了自古及今无数人的呜咽声。“关山”二句不仅对得极为工整,且包含了巨大的历史内涵。
“笳寒”二句写北地苦寒。“笳”即“葭”。天寒草枯,葭芦变脆,弓弦冻硬,在寒风中发出颤音,皆是对北地生活体验入微的景物描写。而“笳”于“弓”相对,又在字面上造成胡笳声寒的印象,更增添了边关战争不息的凄凉气氛。
“梅林”二句... [查看更多]
- 其他资料
-
暂无资料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东津送韦讽摄阆州录事
宠行舟远泛,怯别酒频添。
推荐非承乏,操持必去嫌。
他时如按县,不得慢陶潜。
送国子令狐博士赴兴元觐省
谏院过时荣棣萼,谢庭归去踏芝兰。
山中花带烟岚晚,栈底江涵雪水寒。
伯仲到家人尽贺,柳营莲府递相欢。
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
自古求忠孝,名家信有之。吾贤富才术,此道未磷缁。
玉府标孤映,霜蹄去不疑。激扬音韵彻,籍甚众多推。
潘陆应同调,孙吴亦异时。北辰征事业,南纪赴恩私。
卿月升金掌,王春度玉墀。熏风行应律,湛露即歌诗。
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尊前江汉阔,后会且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