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古代文学网 > 诗文 > 两汉
临终诗

言多令事败。
器漏苦不密。
河溃蚁孔端。
山坏由猿穴。
涓涓江汉流。
天窗通冥室。
谗邪害公正。
浮云翳白日。
靡辞无忠诚。
华繁竟不实。
人有两三心。
安能合为一。
三人成市虎。
浸渍解胶漆。
生存多所虑。
长寝万事毕

()
翻译与注释

注释:
①临终诗:临终之时所作的时,也叫绝命诗。言多令事败:孔融“坐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常对宾客高谈阔论,并数与曹操争执(见《后汉书》本传),遂被曹操党羽郗虑罗织罪名下狱,此即所谓“言多令事败”也。令,使。“事败”,指被捕下狱。器:用具,这里指容器。苦:苦于。不密:指容器的缝隙处相接不紧密。
②河溃:河堤崩溃。蚁孔:蚂蚁穴。端:开头,引申为缘由。坏:崩塌,倾倒。
③涓涓:细水流动的样子。天窗:屋顶上用以通风、采光的窗。冥室:光线很暗的房间。冥,昏暗。
④谗邪:指喜搞谗诽邪行的人。翳:遮蔽。
⑤靡辞:华丽的言辞。华:同“花”,花多而不结实,即华而不实。竟:终。
⑥两三心:三心二意,心不齐。此谓人们对维护汉室不是忠贞不二。安能合为一:《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此反其意而用之。
⑦三人成市虎:谓集市内本来无虎,由于传说的人多,便令人信以为真。此比喻说的人一多,就能使人认假为真。浸渍(zì):浸泡。解:溶解,分解。胶漆:胶水和油漆。
⑧虑:思虑,忧愁。长寝:即长眠,指死亡。

译文:
言语多了会导致事情失败,容器漏水是由于它不严密。
河堤溃决从蚂蚁在堤上筑巢开始,山陵崩坏从猿猴逃散可以看出。
缓缓细流可汇成长江、汉水,明亮的天窗可把幽深的暗室照亮。
说坏话和不正派会危害公正,漂浮的云彩能遮蔽住天空的太阳。
华丽的言辞不会有丝毫的诚意,外表华丽纷繁不会有实际的内容。
几个人有几条心,又怎能把它们合在一起。
三个人谎报市上有虎,听者也就信以为真;胶漆长期浸泡在水里,也会解脱掉的。
一个人活在世上,所忧虑的事情实在太多;只有长眠不醒,才会对万事毫无知觉。

参考赏析

《临终诗》赏析

  诗歌开宗明义,沉痛地惋惜“事败”,即挽救汉王朝的事业到底失败了。孔融平素“喜诱益后进”,引为奥援。身遭罢黜后仍招纳羽翼,“宾客日盈其门”。自称“昂昂累世士,结根在所固”(《杂诗》),公开植党与操抗衡。他又生性疾恶如仇,难守缄默,时复对操冷嘲热讽,“发辞偏宕,多致乖忤”;而且还经常公开炫耀自己“坐上客常满,尊中酒不空,吾无忧矣”。自己嘴巴活像一个漏器,频频漏泄自己的活动信息,隐情溢乎辞表,曹操对此不能不提高警惕和采取对策。器不密则致漏,机不密则害成,事不可能不败。

  “河溃”二句,巧喻双关。承“器漏”,仍含深自悔尤,引咎切责。蚁孔导致河堤溃决,猿穴引来大山崩坏。多言多失,... [查看更多]

其他资料

暂无资料

作者介绍
孔融

孔融

孔融(153-208),字文举,鲁国(治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文学家,“建安七子”之首。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俊秀。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在郡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建安元年(196),征还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大中大夫。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后因触怒曹操,为曹操所杀。能诗善文。散文锋利简洁,代表作是《荐祢衡表》。六言诗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现实。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孔北海集》。 

猜你喜欢

夜泊流河

静海南来百里过,驿亭官舫是流河。帆樯遥见悬灯日,时听烟中发棹歌。

()

祖会太极东堂诗

帝谓御事。及尔同欢。
我自嘉礼。以寿永观。
思乐华殿。祗承圣颜。

()

病中作此

苦热日念秋,秋至转多病。
枯藤不得力,小室同械禁。
形骸老翁然,但未雪绕鬓。
秋山叠翠嶂,秋月挂冰镜。
进跻闲屐齿,夜语阁尘柄。
妻孥生怅望,煮药劝屡进。
故人尚记存,折简时一问。
年来识真妄,水月空万境。
斗蚁非实响,杯蛇亦幻影。
谁于炯炯中,屑金作尘眚。
酒盏行欲谢,云窗岂复近。
唯有妙莲华,胜味方隽永。
谁来炷炉熏,佩子法王印。

()
组合
诗经楚辞乐府宋词精选小学古诗初中古诗高中古诗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古诗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古诗十九首
类型
写景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咏物送别离别离愁田园边塞军旅贬谪羁旅写风写人写雨写雪写花写草梅花荷花菊花桃花牡丹杨柳松树月亮竹子山水西湖音乐美食游玩思乡写山写水长江庐山泰山黄河饮酒登高怀远怀古爱国题诗和诗爱情相思励志亲情思念伤感乐观赞颂归隐忆昔愤慨友情赠答挽诗奉和应制婉约闲适豪放喜悦地点节日春节气节叙事元宵节闺怨悼亡战争读书思亲哲理惜时人生讽刺闺思宫怨伤逝惜春客愁劝勉生活孤独感慨抒情寓言惆怅宴会写鸟访友沧桑伤春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除夕重阳节乐府忧国忧民咏史怀古壮志难酬怀才不遇愤世嫉俗托物言志

本站内容来源于搜索引擎及互联网,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Copyright © 2023 古代文学网 鲁ICP备150258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