汹涌风如战,萧骚雨欲残。
遥峰应有雪,半夜不胜寒。
吾道孤灯在,人寰几枕安?
何当眩银海,清晓倚楼看。
汹涌风如战,萧骚雨欲残。
遥峰应有雪,半夜不胜寒。
吾道孤灯在,人寰几枕安?
何当眩银海,清晓倚楼看。
译文:
风到得很猛烈,好像在激战一样。雨萧条凄凉,眼看就要停止。
遥远的山峰上该是下了大雪吧。半夜里寒冷得令人无法忍受。
我所奉行的至道,如同眼前的孤灯一样独自明亮。世界上有几个人能高枕无忧呢。
什么时候能有耀人眼目的雪景呢,大概明天一早就可以倚楼观赏了。
注释:
1、战:通“颤”,此处形容风声。
2、萧骚:象声词,可形容雨声、风声和水声等,此处形容雨声。
3、欲残:将尽。
4、胜:承受得住。
5、吾道:《后汉书·郑玄传》记郑玄从马融学,辞归时,马融说:“郑生此去,吾道东矣。”后以“吾道”喻学问和学术事业。此句意谓在灯下读书、做学问。
6、人寰(huán):人世间。
7、枕安:犹安枕。
8、银海:银色的海。此语双关,既指雪景,亦指眼睛。道家语眼睛为“银海”。宋·苏轼《雪后书北台壁》:“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
9、清晓:清早。
此诗着意刻画诗人在风雨交加的寒夜里的感情活动。这首诗的题目为《雨夜雪意》,“雨夜”是实写。“雪意”是虚写,写“雨夜”的目的,还是为了写“雪意”。
一、二句“汹涌风如战,萧骚雨欲残”,描写雨歇风啸的夜景。“雨欲残”而“风如战”,说明即是雨马上停了而猛烈的寒潮也不会消减,预示着将有一场大雪来临。“遥峰应有雪,半夜不胜寒”,通过自己的感觉和推想来写“雪意”。这两句虽以写景为主,但“如”“欲”这两个带有主观色彩的虚词又包含了诗人的心理活动。寒夜里,大雨虽然已经停息了,但狂风呼呼,却依然会给人带来几分烦躁和不安,冬夜的寒气使诗人想起了大雪。
“遥峰应有雪,半夜不胜寒。”诗人... [查看更多]
暂无资料
金石典古吕伯可,风霜清耸方巨山。
尚见八音合韶乐,早能九鼎象神奸。
山河萦带九州横。深谷几为陵。千年万年兴废,花月洛阳城。图富贵,论功名。我无能。一壶春酒,数首新诗,实诉衷情。
本站内容来源于搜索引擎及互联网,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Copyright © 2023 古代文学网 鲁ICP备150258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