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乱衰翁居破村,村中何事不伤魂。
因供寨木无桑柘,为着乡兵绝子孙。
还似平宁徵赋税,未尝州县畧安存。
至于鸡犬皆星散,日落前山独倚门。
- 翻译与注释
-
译文:
经历了多次战乱的老翁住在一个破败的村庄里,这村子中事事都叫人伤心。
因为修建军队营寨,村中的桑树和柘树都被砍光了。因为组建乡兵,村中的青壮年都战死沙场,老头儿都断绝了子孙。还似平宁征赋税,未尝州县略安存。
在这种时候,官府的赋税却一点儿不能少,还像太平无事的年成一样征收。不但本乡如此,其他州县也未曾有过安抚体恤。 注释:
①乱后:指唐末黄巢起义后。经乱:经过战乱。此句一作“八十老翁住坡村”。伤魂:伤心。此句一作“村中牢落不堪论”。
②寨木:修建军队营寨用的木头。著:一作“点”,点派,征集。乡兵:地方武装。
③平宁:太平安宁的年头。未尝:不曾。略:稍微。安存:安抚体恤。
④星散:像空中的星星般分散消失,不知去向。独:一作“哭”。
- 参考赏析
-
《乱后逢村叟》赏析
首联虽是转述村叟的情况,但可以烈感受到无比的凄恻、沉痛之情。颔联写战乱给村叟带来的灾难。桑柘,表达对官府朝廷无声而无比愤怒的控诉和抨击。颈联则通过村叟欲求生存的愿望的破灭,使全诗具有了一种普遍性指向和代表意义。尾联衰翁有气无力倚门对着前山的落日,传神地呈现出一个衰惫乏倦、孤苦无依的老翁形象。
不像多数“伤田家”一类揭示民生疾苦的诗作,常用贫富极端对立的方式来造成强烈的反差效果,以此对现实进行抨击((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等),在这里,诗人只是真实地记叙、描摹乱后村叟的悲惨生活,而且这种记录是以一种客观、平静的方式进行的。诗中不... [查看更多]
- 其他资料
-
暂无资料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七言 三十八
亦无得失亦无言,动即施功静即眠。
驱遣赤牛耕宇宙,分张玉粒种山川。
栽培不惮劳千日,服食须知活万年。
今日示君君好信,教君见世作神仙。
依韵修睦上人山居十首 十
壮气虽同德不同,项王何似王江东。
乡歌寂寂荒丘月,渔艇年年古渡风。
难世斯人犹不达,此时吾道岂能通。
吟君十首山中作,方觉多端总是空。
赠将军
□□□□□□□,□□□□□□□。
八表顺风惊雨露,四溟随劒息波涛。
手扶北极鸿图永,云卷长天圣日高。
未会汉家青史上,韩彭何处有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