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沙刮地塞云愁,平旦交锋晚未休。
白骨又霑新战血,青天犹列旧旄头。
- 翻译与注释
- 暂无翻译和注释
- 参考赏析
-
《战城南》赏析
这首诗用的是汉代乐府诗的题目,有意学习乐府诗的传统,但比汉代那首《战城南》写得更形象,更深刻。这首诗是抨击封建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桑干”、“葱河”、“条支”、“天山”都是边疆地名。整首诗大体可分为三段和一个结语。
第一段共八句,先从征伐的频繁和广远方面落笔。前四句写征伐的频繁。以两组对称的句式出现,不仅音韵铿锵,而且诗句复沓的重叠和鲜明的对举,给人以东征西讨、转旆不息的强烈印象,有力地表达了主题。“洗兵”二句写征行的广远。左思《魏都赋》描写曹操讨灭群雄、威震寰宇的气势时说:“洗兵海岛,刷马江洲。”此二句用其意。洗兵,洗去兵器上的污秽;放马,牧放战马,在条支海上洗兵,天... [查看更多]
《战城南》赏析
诗歌虽然以征战者的口吻讲述了远征边塞的军旅生涯,但已不同于汉乐府中的《战城南》那样写得血流成河、惨不卒读了。诗中的主人公在叙述战争时,豪情满怀,信心百倍,充满了胜利的希冀。诗的格调雄浑激越,洋溢着浓烈的爱国之情。恰如李调元在《雨村诗话》里评述的:“浑厚朴茂,犹开国风气。”读后令人神情激奋,成为诗人代表作之一。
首联以对句开起,出句开门见山交待战争的地点,仿佛画家的笔先挥毫泼墨抹出一个塞外广袤的背景。一个“辽”字,一个“远”字,表现出塞北的广阔无际,也给诗歌增加了空间感。对句切题,正面描叙战争场景,暗寓“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的悲壮场面。诗人如泣如诉的概述,浸... [查看更多]
《战城南》赏析
这是一首拟古诗,通过描写汉初与匈奴的边境战争,歌颂了当时边防将士浴血奋战,保卫疆土的功绩,反映了唐初对外战争的某些现实。
诗的首联是严整的对句。“将军出紫塞,冒顿在乌贪”指出交战的双方,又介绍交战的地理背景。能征善战的单于冒顿,杀父自立,灭东胡,逐月支,征服丁零,侵入秦之河南(今内蒙古河套一带)地,势力强盛。西汉初年,不时进一步南下侵扰,严重影响西汉王朝。这里以“冒顿”对“将军”,冒顿既已如此勇猛,那么“将军”自然也是身手不凡的。这里为下文的酣战作铺垫。“乌贪”与“紫塞”相对,说明是在异域的。“紫塞”是古代人们对长城的习惯称谓。紫色,象征着高贵、庄严,不可侵犯,正与乌... [查看更多]
《战城南》赏析
《战城南》原为汉乐府中的一首诗,是诅咒战争、哀悼阵亡士卒的民歌。《乐府古题要解》解释说:“《战城南》,其辞大略言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得葬,为乌鸟所食。愿为忠臣,朝出攻战而暮不得归也。”后人因取篇中首名为题进行仿作,唐代卢照邻、李白等人均有此作。元代诗人宋无的这首诗也是属于这类题材的仿作。
诚如《乐府古题要解》说,《战城南》及其以后的仿作,大都属于传统的反战主题。众所周知,蒙古贵族是靠铁骑建立大元帝国的。有元一代一百年间,战争几乎从未停止过。诗人宋无生于宋末(1260),死于元代灭亡的前30年(1340),在元代生活了70年。诗人不但看到了而且亲身经历了战乱的年代,他的青少年... [查看更多]
- 其他资料
-
暂无资料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家园
池莲憔悴无颜色,园竹低垂减翠阴。
园竹池莲莫惆怅,相看恰似主人心。
子夜四时歌六首 春歌 二
青楼含日光,绿池起风色。
赠子同心花,殷勤此何极。
酬简寂熊尊师以赵员外庐山草堂见借
岂易投居止,庐山得此峰。
主人曾已许,仙客偶相逢。
顾己恩难答,穷经业未慵。
还能励僮僕,稍更补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