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
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
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
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
登襄阳城
- 翻译与注释
-
注释:
①三秋:指九月,即秋天的第三个月。
②楚山:在襄阳西南,即马鞍山,一名望楚山。汉水:长江支流。襄阳城正当汉水之曲,故云“接天回”。
③冠盖:里名,据《襄阳耆旧传》载,冠盖里得名于汉宣帝时。冠和盖都是官宦的标志。章华:台名,春秋时期楚灵王所筑。
④习池:汉侍中习郁曾在岘山南做养鱼池,池中载满荷花,池边长堤种竹和长椒,是襄阳名胜,后人称为习池。译文:
我客游他乡,不期然已到了九月,现在站在这城头上放眼四望,顿觉景象开阔。
楚山横亘,耸出地面,汉水水势浩淼,仿佛与云天相连,转折迂回而去。
冠盖里已名不副实,不再与现在的情形相称了;章华台也只能代称旧日的台榭。
习池的风景已与当年不同了,不再有那种清幽之美,归路所见,满目尘埃。
- 参考赏析
-
《登襄阳城》赏析
首联记述诗人在秋高气爽的九月登临襄阳城楼的瞬间感受。他纵目四望,心胸豁然开朗,仿佛这壮美的山川景物扫尽了游子心头的愁云。颔联紧接着具体描绘诗人眼前的山川美景,“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楚地山川横亘,绵延不断。汉水浩荡势如接天,这确是站在城楼上所望到的襄阳山水的独特景象。那城郊的万山、千山、岘山等,在城楼上方扫视过去,错落连绵,如同横地而卧。汉水宽广浩淼萦山绕廓,曲折流向东南,仿佛连天纡回。“出”字,“回”字,都是再平常不过动词,但与“横地”,“接天”分别组合起来,就产生了奇异的传神写照效果,表现出山川的动态美。那高山流水,巍巍然、汤汤乎于天地之间,一气直下,不可撼动,不可遏止。胡应麟评这... [查看更多]
- 其他资料
-
暂无资料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同工部李侍郎適访司马子微
紫微降天仙,丹地投云藻。上言华顶事,中问长生道。
华顶居最高,大壑朝阳早。长生术何妙,童颜后天老。
清晨朝凤京,静夜思鸿宝。凭崖饮蕙气,过涧摘灵草。
人非冢已荒,海变田应燥。昔尝游此郡,三霜弄溟岛。
绪言霞上开,机事尘外扫。顷来迫世务,清旷未云保。
崎岖待漏恩,怵惕司言造。轩皇重斋拜,汉武爱祈祷。
顺风怀崆峒,承露在丰镐。泠然委轻驭,复得散幽抱。
柱下留伯阳,储闱登四皓。闻有参同契,何时一探讨。
蓝田溪杂咏二十二首·砌下泉
穿云来自远,激砌流偏驶。
能资庭户幽,更引海禽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