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古代文学网 > 诗文 > 唐代
早秋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

()
翻译与注释

译文:
漫漫长夜中泛流着琴瑟的清音;青萝轻拂好象有西风飕飕而生。
白露凝珠的野草栖留几只残萤;秋之晨雁群掠过银河向南飞腾。
高大的树木拂晓看来尚未凋零,阳光下遥望远山层次格外分明。
淮南子有一叶落而知岁暮之句;我悟到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诗情。

注释:
①泛:弹,犹流荡。
②拂:掠过。金河:秋天的银河。古代五行说以秋为金。
③还密:尚未凋零。
④淮南两句:用《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暮”和《楚辞·九歌·湘夫人》“洞庭波兮木叶下”意。

参考赏析

《早秋》赏析

  这是一首写早秋景色的咏物诗。诗人以清丽的笔调描绘了遥夜、清瑟、西风、翠萝、残萤、玉露、早雁、远山、落叶等初秋景色。在描绘过程中,诗人从听觉及视觉的高低远近着笔,落笔细致,层次清楚。无论写景还是用典,都贴切自然,紧扣“早秋”这一主题。

  诗的前四句写初秋的夜景: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漫漫长夜,荡漾着清冷的瑟音;凛凛西风,吹拂着青萝轻轻飘荡。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几只残存的萤火虫,栖息在沾满白露的野草上;清秋的拂晓,一行大雁掠过星光淡淡的银河。
  
  诗的后四句写初秋的早晨:

  “高... [查看更多]

其他资料

暂无资料

作者介绍
许浑

许浑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猜你喜欢

自题像

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
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

()

续古二十九首

大尧登宝位,麟凤焕宸居。海曲沾恩泽,还生比目鱼。
生值揖逊历,长歌东南春。钓鳌年三十,未见天子巡。
轩辕承化日,群凤戏池台。大朴衰丧后,仲尼生不来。
大道归孟门,萧兰日争长。想得巢居时,碧江应无浪。
矻矻蓬舍下,慕君麒麟阁。笑杀王子乔,寥天乘白鹤。
杳杳巫峡云,悠悠汉江水。愁杀几少年,春风相忆地。
吴洲采芳客,桂棹木兰船。日晚欲有寄,裴回春风前。
仙家风景晏,浮世年华速。邂逅汉武时,蟠桃海东熟。
南国珊瑚树,好裁天马鞭。鱼龙不解语,海曲空蝉娟。
周穆恣游幸,横天驱八龙。宁知泰山下,日日望登封。
秦国饶罗网,中原绝麟凤。万乘巡海回,鲍鱼空相送。
秦家无庙略,遮虏续长城。万姓陇头死,中原荆棘生。
秦作东海桥,中州鬼辛苦。纵得跨蓬莱,群仙亦飞去。
隋炀弃中国,龙舟巡海涯。春风广陵苑,不见秦宫花。
范子相句践,灭吴成大勋。虽然五湖去,终愧磻溪云。
麟凤识翔蛰,圣贤明卷舒。哀哉嵇叔夜,智不及鶢鶋。
战地三尺骨,将军一身贵。自古若吊冤,落花少于泪。
楚国千里旱,土龙日已多。九谷竟枯死,好云闲嵯峨。
汉家三殿色,恩泽若飘风。今日黄金屋,明朝长信宫。
南园杏花发,北渚梅花落。吴女妒西施,容华日消铄。
山鸡理毛羽,自言胜乌鸢。一朝逢鸑鷟,羞死南海边。
秦家卷衣贵,本是倡家子。金殿一承恩,貂蝉满乡里。
魏宫薛家女,秀色倾三殿。武帝鼎湖归,一身似秋扇。
婵娟越机里,织得双栖凤。慰此殊世花,金梭忽停弄。
学古三十载,犹依白云居。每览班超传,令人慵读书。
雄剑久濩落,夜吟秋风起。不是懒为龙,此非延平水。
朝为杨柳色,暮作芙蓉好。春风若有情,江山相逐老。
景龙临太极,五凤当庭舞。谁信壁间梭,升天作云雨。
曾梦诸侯笑,康囚议脱枷。千根池底藕,一朵火中花。

()

雨从箕山来

雨从箕山来,倏与飘风度。晴明西峰日,绿缛南溪树。
此时客精庐,幸蒙真僧顾。深入清净理,妙断往来趣。
意得两契如,言尽共忘喻。观花寂不动,闻鸟悬可悟。
向夕闻天香,淹留不能去。

()
组合
诗经楚辞乐府宋词精选小学古诗初中古诗高中古诗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古诗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古诗十九首
类型
写景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咏物送别离别离愁田园边塞军旅贬谪羁旅写风写人写雨写雪写花写草梅花荷花菊花桃花牡丹杨柳松树月亮竹子山水西湖音乐美食游玩思乡写山写水长江庐山泰山黄河饮酒登高怀远怀古爱国题诗和诗爱情相思励志亲情思念伤感乐观赞颂归隐忆昔愤慨友情赠答挽诗奉和应制婉约闲适豪放喜悦地点节日春节气节叙事元宵节闺怨悼亡战争读书思亲哲理惜时人生讽刺闺思宫怨伤逝惜春客愁劝勉生活孤独感慨抒情寓言惆怅宴会写鸟访友沧桑伤春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除夕重阳节乐府忧国忧民咏史怀古壮志难酬怀才不遇愤世嫉俗托物言志

本站内容来源于搜索引擎及互联网,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Copyright © 2023 古代文学网 鲁ICP备150258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