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过分水岭
- 翻译与注释
- 译文:
溪水无情却似对我脉脉有情,进山三天得以有它伴我同行。
登山岭头就是我俩分手之处,潺湲流淌与我惜别一夜有声。
注释:
⑴分水岭:一般指两个流域分界的山。这里是指今陕西省略阳县东南的嶓冢山,它是汉水和嘉陵江的分水岭。
⑵岭头:山头。分头:分别;分手。《文苑英华》作“分流”。
⑶潺湲(chányuán):河水缓缓流动的样子。这里是指溪水流动的声音。参考资料:
1.张国举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98
2.梁骁.唐宋诗初读.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129
- 参考赏析
-
《过分水岭》赏析
化无情之物为有情,往往是使平凡事物富于诗意美的一种艺术手段。这首短诗,很能说明这一点。
诗中所写的分水岭,大约是今陕西略阳县东南的嶓冢山。这是秦蜀或秦梁间往来必经之地,在唐代是著名的交通要道,故一般径称分水岭而不必冠以所在地。题称“过分水岭”,实际上写的是在过分水岭的行程中与溪水的一段因缘,以及由此引起的诗意感受。
首句就从溪水写起。溪水是没有感情的自然物,但眼前这条溪水,却又似乎有情。在这里,“无情”是用来引出“有情”、突出“有情”的。“有情”二字,是一篇眼目,下面三句都是围绕着它来具体描写的。“似”字用得恰到好处,它暗透出这只是诗人时或浮现的一种主观感觉。换成“却”字,便觉... [查看更多]
- 其他资料
-
《过分水岭》创作背景
此诗是温庭筠由秦(陕西)入蜀(四川)途中经汉中府略阳县(今属陕西)东南八十里的分水岭时所作,时间为唐文宗大和四年(830年)秋冬之际。参考资料:
1.刘学锴注评.温庭筠诗词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133-134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