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古代文学网 > 诗文 > 唐代
垂钓

临水一长啸,忽思十年初。
三登甲乙第,一入承明庐。
浮生多变化,外事有盈虚。
今来伴江叟,沙头坐钓鱼。

()
翻译与注释

注释:
①甲乙第:指科举考试录取时所评定的等第,第一等为甲第,次等为乙等,应考中式称为“登第”。承明庐:原为汉代承明殿旁屋,侍官值宿所居之屋为庐,后因以入承明庐为入朝或在朝为官的典故。“临水”之“水”和“江叟”之“江”均指浔阳江,即长江在九江市的一段。
②浮生:即人生。“外事”指世事;“盈虚”意即圆满与空虚。

参考赏析

《垂钓》赏析

  起句“临水一长啸”采用情感迸发式的写法领起全篇,把临水垂钓与发泄悲愤情绪融合起来,痛定思痛、长歌当哭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给人以震撼灵魂的感染力。

  紧接着便回首往事,概述人生旅途的变化,宦海沉浮、仕途得失、人间冷暖、世事盈虚,尽在一声长啸之中。

  诗中江州之贬在诗人心灵所造成的阴影时刻折磨着他,即使临水垂钓时也挥之不去。“忽思”一语正这种心理状态的真切表现。

  此诗颔联“三登甲乙第,一入承明庐”,是诗人对前期一帆风顺、春风得意情景的追溯,也是对贬谪所受精神创伤的反衬。

  那时,他既利用诗歌“补察时政”、“导泄人情”,往往使权贵们... [查看更多]

其他资料

暂无资料

作者介绍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猜你喜欢

三十六宫秋夜深,昭阳歌断信沈沈。
唯应独伴陈皇后,照见长门望幸心。

()

会昌春连宴即事

元年寒食日,上巳暮春天。鸡黍三家会,莺花二节连。
--白居易
光风初澹荡,美景渐暄妍。簪组兰亭上,车舆曲水边。
--刘禹锡
松声添奏乐,草色助铺筵。雀舫宜闲泛,螺杯任漫传。
--王起
园蔬香带露,厨柳暗藏烟。丽句轻珠玉,清谈胜管弦。
--白居易
陌喧金距斗,树动彩绳悬。姹女妆梳艳,游童衣服鲜。
--刘禹锡
圃香知种蕙,池暖忆开莲。怪石云疑触,夭桃火欲然。
--王起
正欢唯恐散,虽醉未思眠。啸傲人间世,追随地上仙。
--白居易
燕来双涎涎,雁去累翩翩。行乐真吾事,寻芳独我先。
--刘禹锡
滞周惭太史,入洛继先贤。昔恨多分手,今欢谬比肩。
--王起
病犹陪宴饮,老更奉周旋。望重青云客,情深白首年。
--白居易
遍尝珍馔后,许入画堂前。舞袖翻红炬,歌鬟插宝蝉。
--刘禹锡
断金多感激,倚玉贵迁延。说史吞颜注,论诗笑郑笺。
--王起
松筠寒不变,胶漆冷弥坚。兴伴王寻戴,荣同隗在燕。
--白居易
掷卢夸使气,刻烛斗成篇。实艺皆三捷,虚名愧六联。
--刘禹锡
兴阑犹举白,话静每思玄。更说归时好,亭亭月正圆。
--王起

()

蜀桐

玉垒高桐拂玉绳,上含非雾下含冰。
枉教紫凤无栖处,斫作秋琴弹坏陵。

()
组合
诗经楚辞乐府宋词精选小学古诗初中古诗高中古诗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古诗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古诗十九首
类型
写景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咏物送别离别离愁田园边塞军旅贬谪羁旅写风写人写雨写雪写花写草梅花荷花菊花桃花牡丹杨柳松树月亮竹子山水西湖音乐美食游玩思乡写山写水长江庐山泰山黄河饮酒登高怀远怀古爱国题诗和诗爱情相思励志亲情思念伤感乐观赞颂归隐忆昔愤慨友情赠答挽诗奉和应制婉约闲适豪放喜悦地点节日春节气节叙事元宵节闺怨悼亡战争读书思亲哲理惜时人生讽刺闺思宫怨伤逝惜春客愁劝勉生活孤独感慨抒情寓言惆怅宴会写鸟访友沧桑伤春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除夕重阳节乐府忧国忧民咏史怀古壮志难酬怀才不遇愤世嫉俗托物言志

本站内容来源于搜索引擎及互联网,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Copyright © 2023 古代文学网 鲁ICP备150258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