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古代文学网 > 诗文 > 唐代
柏学士茅屋

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身岩居。古人已用三冬足,
年少今开万卷馀。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
翻译与注释

注释:
①碧山:指柏学士隐居山中。碧山应该是泛指,即青山。学士,即柏学士。唐朝时学士职位一般至少为五品,六品及以下的称为直学士。银鱼,指唐朝五品以上官员佩戴的银质鱼章。白马:这里用来指代柏学士。身岩居,指在安史之乱中,逃到这里的山中居住。仇兆鳌注:银鱼见焚,白马却走,遭禄山之乱也。
②三冬:农历将冬天分为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共三个月,故称“三冬”。古时人们认为冬季是用来读书的时间。用足三冬,即是用足全部时间来读书。年少:指住在这里的柏学士子侄,一说指柏学士本人。开,开卷,指读书。
③团:意为圆,在此形容“倾盖”。
④五车书:出自《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后喻指读书多,学问深。

译文:
安史之乱的战火使柏学士失去了官职,昔日常参议朝政,直言相谏的他,将茅屋搭建在险峻的碧山之中,隐居于此。
但他仍象汉代文学家东方朔一样的刻苦读书,虽然他年少,但已学业有成。
观茅屋户外,那祥云如车盖一样密密地聚集,秋水顺着道路,如大水决渠一样地湍急流去。
自古以来荣华富贵必定从勤苦中得到,有识之男应当如柏学士一样去博览群书,以求功名。

参考赏析

《柏学士茅屋》赏析

  此诗当作于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当时杜甫56岁,居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

  黄鹤注:依旧次,编在大歴二年。盖寄诗在先而题屋在后也。顾宸注:公过学士茅屋,羡其立品之高,读书之勤,故题其茅屋如此。按诗言读书以取富贵,于学士尚不相似。黄氏谓朂其子侄者得之。

  仇兆鳌《杜诗详注》:学士茅居旧有藏书,上四句叙事,五六句写屋前秋景,七八句勉其子侄。下截承上。杜诗近体有两段分截之格,有两层遥顶之格。此章若移晴云、秋水二句,上接首聨;移古人、年少二句,下接末聨,分明是两截体。今用遥顶,亦变化法耳。又中间四句,平仄仄平俱不合律,葢亦古诗体也。

  黄... [查看更多]

其他资料

暂无资料

作者介绍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猜你喜欢

骆口驿旧题诗

拙诗在壁无人爱,鸟污苔侵文字残。
唯有多情元侍御,绣衣不惜拂尘看。
()

牡丹

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招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

木芙蓉三首 三

须到露寒方有态,为经霜裛稍无香。
移根若在秦宫里,多少佳人泣晓妆。

()
组合
诗经楚辞乐府宋词精选小学古诗初中古诗高中古诗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古诗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古诗十九首
类型
写景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咏物送别离别离愁田园边塞军旅贬谪羁旅写风写人写雨写雪写花写草梅花荷花菊花桃花牡丹杨柳松树月亮竹子山水西湖音乐美食游玩思乡写山写水长江庐山泰山黄河饮酒登高怀远怀古爱国题诗和诗爱情相思励志亲情思念伤感乐观赞颂归隐忆昔愤慨友情赠答挽诗奉和应制婉约闲适豪放喜悦地点节日春节气节叙事元宵节闺怨悼亡战争读书思亲哲理惜时人生讽刺闺思宫怨伤逝惜春客愁劝勉生活孤独感慨抒情寓言惆怅宴会写鸟访友沧桑伤春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除夕重阳节乐府忧国忧民咏史怀古壮志难酬怀才不遇愤世嫉俗托物言志

本站内容来源于搜索引擎及互联网,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Copyright © 2023 古代文学网 鲁ICP备150258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