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得乌纱帽,全胜白接蓠。
山人不照镜,稚子道相宜。
- 翻译与注释
-
注释:
①领得:诗曰“领得”,此乌纱帽当为兖州瑕丘官府的友人所赠。乌纱帽:南朝宋明帝初年,建安王休仁置乌纱帽,以乌纱抽扎帽边。隋帝王贵臣多服乌纱帽,后民间贵贱皆服。白接蓠:白接篱,意指白头巾,白帽。
②山人:李白自谓。李白奉诏入京之前,应正隐于徂徕山之竹溪,故自称“山人”。稚子:稚,幼也。指李白爱子伯禽。时伯禽年龄在十至十四间,故谓。译文:
戴上了乌纱帽,真是比白色接篱好得多。
我并不去照镜子,因为小儿子已经说很合适了。
- 参考赏析
-
《答友人赠乌纱帽》赏析
查旧版《辞海》“乌纱”条,谓“古官帽名”,并引《晋书·舆服志》及《唐书·舆服志》作为佐证。说是“古官帽名”,当然无误;但读了此条,失之太简,仍不能使人明白乌纱帽的来龙去脉。
其实,乌纱帽早先并非官帽。如果望文生义,以为李白既然戴了乌纱帽,一定是做了官了,其实不然,乌纱帽在唐代与“白接”一样,是一种日常便帽。因此,李白此诗所写,只是隐处期间的一件小事;并进而论曰:“宋元时代,尚未见将官帽称为‘乌纱帽’,而明以后的文学作品中,则屡见不鲜。”(“乌纱帽”小考,《学林漫录》六集)这个结论是符合历史实际的。
此诗运用铺叙的手法,描绘出一幅戴乌纱帽犹胜白头巾、儿子... [查看更多]
- 其他资料
-
暂无资料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州中小饮便别牛相
笙歌罢曲辞宾侣,庭竹移阴就小斋。愁不解颜徒满酌,
病非伤肺为忧怀。耻矜学步贻身患,岂慕醒狂蹑祸阶。
从此别离长酩酊,洛阳狂狷任椎埋。
途次大梁,雪中奉天平令狐相公书问,兼示新
远守宦情薄,故人书信来。共曾花下别,今独雪中回。
纸尾得新什,眉头还暂开。此时同雁鹜,池上一徘徊。
效古其一
朝入天苑中,谒帝蓬莱宫。青山映辇道,碧树摇苍空。
谬题金闺籍,得与银台通。待诏奉明主,抽毫颂清风。
归时落日晚,躞蹀浮云骢。人马本无意,飞驰自豪雄。
入门紫鸳鸯,金井双梧桐。清歌弦古曲,美酒沽新丰。
快意且为乐,列筵坐群公。光景不可留,生世如转蓬。
早达胜晚遇,羞比垂钓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