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出塞
- 翻译与注释
- 译文:
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
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
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注解:
①但使:只要。
②龙城:龙城是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
③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而言,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
④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⑤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
- 参考赏析
-
《出塞》赏析一
这是一首名作,明代诗人李攀龙曾经推奖它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清沈德潜《说诗晬语》说:“‘秦时明月’一章,前人推奖之而未言其妙,盖言师劳力竭,而功不成,由将非其人之故;得飞将军备边,边烽自熄,即高常侍《燕歌行》归重‘至今人说李将军’也。防边筑城,起于秦汉,明月属秦,关属汉,诗中互文。”他这段话批评李攀龙只知推奖此诗而未言其妙,可是他自己也只是说明了全诗的主旨,并没有点出作者的匠心。
沈氏归纳的全诗的主旨基本是对的,但这个主旨的思想是很平凡的。为什么这样平凡的思想竟能写成为一首压卷的绝作呢?[查看更多] 《出塞》赏析二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
诗从写景入手。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七个字,即展现出一幅壮阔的图画:一轮明月,照耀着边疆关塞。诗人只用大笔勾勒,不作细致描绘,却恰好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渲染出孤寂、苍凉的气氛。尤为奇妙的是,诗人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三字加以修饰,使这幅月临关塞图,变成了时间中的图画,给万里边关赋予了悠久的历史感。这是诗人对长期的边塞战争作了深刻思考而产生的“神来之笔”。
面对这样的景象,边人触景生情,自然联想起秦汉以来无数献... [查看更多]
- 其他资料
-
《出塞》创作背景
《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出塞》是乐府旧题。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昇平词五首 一
瑞气遶宫楼,皇居上苑游。
远冈连圣祚,平地载神州。
会合兼重译,潺湲近八流。
中兴岂假问,据此自千秋。
药名离合夏日即事三首 一
乘屐着来幽砌滑,石甖煎得远泉甘。
草堂祗待新秋景,天色微凉酒半酣。
鹭鸶
洁白孤高生不同,顶丝清软冷摇风。
窥鱼翘立荷香里,慕侣低翻柳影中。
几日下巢辞紫阁,多时凝目向晴空。
摩霄志在潜修羽,会接銮凰别苇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