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春已晚,不见子规飞。
莫是无归处,山禽不劝归。
子规
- 翻译与注释
- 暂无翻译和注释
- 参考赏析
-
《子规》赏析
旧时有蜀国国王化身杜鹃悲啼的传说。这可能是前人因为听得杜鹃鸣声凄苦,臆想出来的故事。此篇咏写子规,就从这个故事落笔,设想杜鹃鸟离去繁华的国土,年复一年地四处飘荡。这个悲剧性的经历,正为下面抒写悲慨之情作了铺垫。
由于哀啼声切,加上鸟嘴呈现红色,旧时又有杜鹃泣血的传闻。诗人借取这个传闻发挥想象,把原野上的红花说成杜鹃口中的鲜血染成,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增强了形象的感染力。可是,这样悲鸣也不可能有什么结果。故国春来,依然是一片草木荣生,青葱拂郁,含烟吐雾,丝毫也不因子规的伤心而减损其生机。“草似烟”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这里借春草作反衬,把它们欣欣自如的神态视为对子... [查看更多]
- 其他资料
-
暂无资料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拟古六首上鲜于大夫子骏 西北有高楼
西北有高楼,缥缈齐紫清。
周栏十二折,飞鸾结丹楹。
上有絃歌女,充耳以黄瑛。
当窗弄白日,顔若苕之荣。
阳阿奋哀响,梁欐有遗声。
不惜厉清商,零霜飞园英。
谁为听之者,皎皎自知明。
幸承遗褋眷,同车以遐征。
寒食日诸友见过
燕子声中藿食寒,北辕同轨得儒冠。
槐檀新火未曾试,为觅山泉破小团。
和人闻笛
邻笛声哀不自安,转移宫调几多般。
梦回飞蝶三千里,月照高楼十二栏。
别鹤唳长秋露重,老龙吟苦夜潭寒。
清愁一晌知何限,待启菱花向晓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