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律阴阳会,璇玑日月新。
熙宁万岁歷,元祐八千春。
卦象已乘泰,斗杓方建寅。
白头谙守岁,红烛最知春。
柏酒人怀远,饧盘客荐新。
老来长道路,惭愧百年身。
- 翻译与注释
- 暂无翻译和注释
- 参考赏析
-
《元日》赏析一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 [查看更多]《元日》赏析二
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至今。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 [查看更多]《元日》赏析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查看更多]
- 其他资料
-
《元日》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1067年宋神宗继位,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同年新年,王安石见家家忙着准备过春节,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参考资料:
1.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160
2.黄瑞云.宋诗三百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59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次韵张老见赠
乌鸦蝼蚁有君臣,此义如何易世尘。
欲为无穷宗社计,肯忧如幻死生身。
八千江上奔驰路,十二天南黯淡春。
归到亲闱捧杯酒,始知终是福唐人。
蔡翁
蔡翁高古士,终始素践清。
晓然不欺心,可抵日月明。
二十弄赋笔,周流教诸生。
四十背辞场,归来闭柴荆。
长子力近利,旨甘足谋营。
次男治诗书,庭户弦歌声。
居止在城邑,身如隠林垧。
旧交势富门,十载不一登。
稼穑有凶稔,翁无田可耕。
闾阎多是非,翁耳不为倾。
萧条一亩宅,裕若据八纮。
书囊配酒樽,此外毫髮轻。
晚醉有瘿枕,朝饥有藜羹。
未知穷与通,何者当达情。
维彼九章衮,煖外未觉荣。
维彼八味珍,饱来无足矜。
妻子亦垂白,息孙初习行。
讙愉同百年,世患安得撄。
嗟我稍濩落,晚能慕幽贞。
何由似吾翁,坦坦寄余龄。
蔡翁,宋代,吕南公。蔡翁高古士,终始素践清。晓然不欺心,可抵日月明。二十弄赋笔,周流教诸生。四十背辞场,归来闭柴荆。长子力近利,旨甘足谋营。次男治诗书,庭户弦歌声。居止在城邑,身如隠林垧。旧交势富门,十载不一登。稼穑有凶稔,翁无田可耕。闾阎多是非,翁耳不为倾。萧条一亩宅,裕若据八纮。书囊配酒樽,此外毫髮轻。晚醉有瘿枕,朝饥有藜羹。未知穷与通,何者当达情。维彼九章衮,煖外未觉荣。维彼八味珍,饱来无足矜。妻子亦垂白,息孙初习行。讙愉同百年,世患安得撄。嗟我稍濩落,晚能慕幽贞。何由似吾翁,坦坦寄余龄。
https://www.gudaiwenxue.com/shiwen/songdai/402844.html
偶书
闲看是斯文,无秦拟自焚。
病来兼万事,休去负深云。
直语时多忌,幽肠俗不分。
如何麋与鹿,犹此傍人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