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古代文学网 > 诗文 > 宋代
咏史

天下有诛赏,固非君所私。
太宗泣君集,意恐劳臣疑。
至公一以废,智术相维持。
哀哉功名士,汲汲尚趋时。

()
翻译与注释
暂无翻译和注释
参考赏析

《咏史》赏析

  高适在仕途辉煌时,曾官至淮南、西川节度使,封渤海县侯,诗名远播。一些优秀的边塞诗赞扬了边防将士的斗志,歌颂了他们以身殉国杀敌立功的豪情,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充满了乐观情绪和爱国主义精神,表现出高适的为国“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的政治抱负。但是他在少年时,相当落魄,其诗歌大多感慨怀才不遇,仕途失意。这首诗则写于未入仕途之时。

  “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这两句歌咏历史上范睢的一段故事。诗中的“尚有”,还有;“绨袍”,用一种比绸子厚实、粗糙的纺织品做成的袍子。“范叔”,指范睢。范睢字叔,故称。《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记载:战国时范睢事魏大夫须贾,因随须贾出使齐国,齐王赐他金十... [查看更多]

《咏史》鉴赏

  第358页[①]五都:西汉时以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为五都。矜:自夸。这句是说五都的人以财产雄厚自尊自大。
  第358页[②]三川:秦郡名,治荣阳(今河南省荥阳县西南),其地有河、洛、伊三水,所以称三川。养声利:追求名利。这句是说三川的人好追逐名利。
  第358页[③]不市死:不死于市中。古时判处斩刑要在市中行刑,所以叫市死。《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有“千金之子,不死于市”的话。这句是说有钱即可以做到杀人而不伏法。
  第358页[④]明经:通经学。汉代以明经术者为博士官。高位:高官厚禄。这句是说熟读经书就可以享有高官厚禄。
  第358页[⑤]衢:大道。飞... [查看更多]

《咏史》赏析

  “五都矜财雄,三川养声利。”诗人起笔便尖锐地指出,五都的人以财产雄厚而自尊自大,三川的人好追逐名利。诗人谴责的,不仅仅是五都和三川的人,他谴责的还有高门世族和达官贵人。接下来,这种谴责进一步深入:“百金不市死,明经有高位。”在门阀制度盛行的时代,无疑给他造成沉重的压抑之感。使得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因而内心充满了孤独与苦闷。

  下面八句,对于靠明经而出仕、怀巨金而来游的仕子游客的生活,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京城十二衢,飞甍各鳞次。仕子彯华缨,游客竦轻辔。明星晨未晞,轩盖已云至。宾御纷飒沓,鞍马光照地。”大意是:京城里大路四通八达,高屋似鱼鳞一般密布。做官的帽子上摆动着华美的... [查看更多]

《咏史》赏析

  题为《咏史》,实则伤时,感慨当时江南名士慑服于清王朝的残酷统治、庸俗苟安之状。他们或依附权门,窃踞要职,或明哲保身,埋头著书。结句才接触史事,以田横抗汉的故事,揭穿清王朝以名利诱骗知识分子的用心。借古讽今,含意深邃,深刻而又辛辣地把对“名流”的揭露提高到对清王朝统治的批判上,鞭挞了当时整个现实社会的腐朽没落。

  首联写在繁华的东南地区,那些依附权贵、沽名钓誉的所谓“名流”,都是从个人利害出发互相勾结和倾轧,造成了无穷无尽的恩怨,把这个地区搞得乌烟瘴气。作者客居昆山,俯仰东南士风,感慨颇多,所以在诗中着重讽刺了江南一带“社会名流”争名逐利的卑劣品行以及官场为小人所把持的现... [查看更多]

其他资料

暂无资料

作者介绍

许安世

许安世(一○四一~一○八四),字少张,襄邑(今河南睢县)人。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进士,(《宋历科状元录》卷四)。调郓州观察推官。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召为集贤校理、检正中书吏房公事。八年,出签书濠州判官厅公事(《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五之四二)。元丰三年(一○八○)为梓州路转运判官。七年,卒于黄州,年四十四。《宋元学案补遗》卷九八有传。今录诗四首。
猜你喜欢

弔薛公孟

未第身魂殁帝京,东还长欠奠幽灵。
遗文尽合编家传,高行谁堪撰墓铭。
谈柄寂寥尘久暗,墨池荒废草空青。
三招不见山巾湿,拟画轩昂太白星。

()

临江春晚

黯淡阴晴阁雨天,清明将近见鞦韆。
风高乔木莺初啭,水暖平沙鹭鬭眠。
身计只知忧陷穽,年华岂解老神仙。
迢迢归路三千里,始信家书直万钱。

()

上元前雪三绝句 其二

闭门不问门前事,灯火薰天自不知。
闻道朝来雪又下,老人今岁未应饥。

()
组合
诗经楚辞乐府宋词精选小学古诗初中古诗高中古诗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古诗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古诗十九首
类型
写景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咏物送别离别离愁田园边塞军旅贬谪羁旅写风写人写雨写雪写花写草梅花荷花菊花桃花牡丹杨柳松树月亮竹子山水西湖音乐美食游玩思乡写山写水长江庐山泰山黄河饮酒登高怀远怀古爱国题诗和诗爱情相思励志亲情思念伤感乐观赞颂归隐忆昔愤慨友情赠答挽诗奉和应制婉约闲适豪放喜悦地点节日春节气节叙事元宵节闺怨悼亡战争读书思亲哲理惜时人生讽刺闺思宫怨伤逝惜春客愁劝勉生活孤独感慨抒情寓言惆怅宴会写鸟访友沧桑伤春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除夕重阳节乐府忧国忧民咏史怀古壮志难酬怀才不遇愤世嫉俗托物言志

本站内容来源于搜索引擎及互联网,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Copyright © 2023 古代文学网 鲁ICP备150258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