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古代文学网 > 诗文 > 宋代
元日

笋班玉立五云阶,曾醉天家舞马杯。
坐困庾楼分月久,明从尧殿带春来。
洪钧暖入宫桥柳,金鼎香传驿使梅。
爆竹一声春梦晓,沈香亭北牡丹开。

()
翻译与注释
暂无翻译和注释
参考赏析

《元日》赏析一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 [查看更多]

《元日》赏析二

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至今。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 [查看更多]

《元日》赏析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查看更多]

其他资料

《元日》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1067年宋神宗继位,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同年新年,王安石见家家忙着准备过春节,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

参考资料:
1.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160
2.黄瑞云.宋诗三百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59
作者介绍

李思衍

李思衍(?~一二九○),字昌翁,一字克昌,号两山,馀干(今属江西)人。宋时事迹不详。元世祖至元十二年(一二七五),伯颜率元兵渡江,以思衍权乐平,寻授袁州治中,入为国子司业。二十五年以礼部侍郎奉使安南,还授浙东宣慰使。二十七年召入觐,拟拜南台御史,以疾卒。有《两山集》、《天南行稿》,皆已佚。事见《元诗选》二集《两山稿》、清同治《馀干县志》卷一一。今录诗二十五首。
猜你喜欢

刘盆子

操符未识君为贵,解玺方知盗可羞。
绛服大冠真主出,不先肉袒更何求。

()

古剑谢李惟肖示所业

天工铸剑挺锋鋩,洪炉百鍊金为刚。
闪铄神鎚飞电光,磨砺七彩成文章。
丰城地僻沦精久,紫气雄雄射星斗。
未得神功倚天外,一朝误入张华手。
青霜为锷宝为环,有时捧出黄金盘。
万灵照灼妖氛走,天地无光秋水寒。
闻道华阴有奇土,试拭繁星袖中舞。
风胡侧目观如堵,一唱人间万金贾。
夜来几度风雷嗔,雌雄出没光如神。
来年决定化平津,坐中有客攀龙鳞。

()

和通判九月望日始见菊花二首 其二

灼灼秋英缀露华,白衣不见日空斜。
细看未减重阳泪,更晚犹胜二月花。
城里好山何处寺,门前多竹甚人家。
直须载酒频来赏,莫为衰迟便感嗟。

()
组合
诗经楚辞乐府宋词精选小学古诗初中古诗高中古诗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古诗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古诗十九首
类型
写景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咏物送别离别离愁田园边塞军旅贬谪羁旅写风写人写雨写雪写花写草梅花荷花菊花桃花牡丹杨柳松树月亮竹子山水西湖音乐美食游玩思乡写山写水长江庐山泰山黄河饮酒登高怀远怀古爱国题诗和诗爱情相思励志亲情思念伤感乐观赞颂归隐忆昔愤慨友情赠答挽诗奉和应制婉约闲适豪放喜悦地点节日春节气节叙事元宵节闺怨悼亡战争读书思亲哲理惜时人生讽刺闺思宫怨伤逝惜春客愁劝勉生活孤独感慨抒情寓言惆怅宴会写鸟访友沧桑伤春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除夕重阳节乐府忧国忧民咏史怀古壮志难酬怀才不遇愤世嫉俗托物言志

本站内容来源于搜索引擎及互联网,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Copyright © 2023 古代文学网 鲁ICP备150258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