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起伤春独倚门,唤人鹦鹉隔帘闻。
无情最是东风恶,瘦却梨花一片云。
闺怨
- 翻译与注释
- 暂无翻译和注释
- 参考赏析
-
《闺怨》赏析
诗题为《闺怨》,起笔却写道:“闺中少妇不知愁”,紧接着第二句又写出这位不知愁的少妇,如何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凝妆”登楼远眺的情景。于是,一个有些天真和娇憨之气的少妇形象跃然纸上。闺中少妇果真不知愁吗?当然不是。读过全诗之后我们知道,这是一位丈夫远征他乡,自己独守空房的少妇,即使在唐朝封建礼教尚不严格束缚妇女的时代,她平日里也是不能随便出门的。
第三句是全诗的关键,称为“诗眼”。这位少妇所见,不过寻常之杨柳,作者何以称之为“忽见”?其实,诗句的关键是见到杨柳后忽然触发的联想和心理变化。杨柳在古代人的心目中,不仅仅是“春色”的代替物,同时,它又是友人别离时相赠的礼物,古人很早便有折柳相赠的... [查看更多]《闺怨》阅读及答案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搂。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日射
李商隐
日射纱窗风撼扉,香罗拭手春事违。
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鸚鹉对红蔷薇。
11.对这两首诗的词句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查看更多]
《闺怨》赏析
王昌龄的一系列宫闺怨诗中《闺怨》尤为突出。诗题为《闺怨》,起笔却写道:“闺中少妇不知愁”,紧接着第二句又写出这位不知愁的少妇,如何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凝妆”登楼远眺的情景。于是,一个有些天真和娇憨之气的少妇形象跃然纸上。闺中少妇果真不知愁吗?当然不是。读过全诗之后我们知道,这是一位丈夫远征他乡,自己独守空房的少妇,即使在唐朝封建礼教尚不严格束缚妇女的时代,她平日里也是不能随便出门的。
第三句是全诗的关键,称为“诗眼”。这位少妇所见,不过寻常之杨柳,作者何以称之为“忽见”?其实,诗句的关键是见到杨柳后忽然触发的联想和心理变化。杨柳在古代人的心目中,不仅仅是“春色”的代替... [查看更多]
- 其他资料
-
《闺怨》创作背景
唐代前期国力强盛,从军远征,立功边塞,成为当时人们“觅封侯”的一条重要途径。“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成为当时许多人的生活理想。
“闺怨”也是一种传统题材。梁代何逊有《闺怨》诗二首,抒发闺人“枕前双泪滴”和“独对后园花’’的孤独感伤,唐代贞观(627—649)初,以赋著称的谢偃,《全唐诗》收其诗四首,其中一首题作《乐府新歌应教》,其诗云:“青楼绮阁已含春,凝妆艳粉复如神。细细轻裙全漏影,离离薄扇讵障尘。樽中酒色恒宜满,曲里歌声不厌新。紫燕欲飞先绕栋。黄莺始咔即娇人。撩乱垂丝昏柳陌,参差浓叶暗桑津。上客莫畏斜光晚,自有西园明月轮。”不难看出,王昌龄的这首《闺怨》受到了谢诗的影响。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和前韵谢后村饷甘露团荔子一首
日日亲朋饷自南,比公所赐似仙凡。
擅名甘露珠百颗,入手好风书一函。
苏老黄柑休立传,半山红柿莫分衔。
金茎仙掌何曾得,要枣如瓜谩举帆。
将往豫章留别张少尹父子
江西飞鸟外,极目渺离愁。
同侣时催发,征人不可留。
江湖双泪眼,天地一孤舟。
挥棹从兹去,空伤旅鬓秋。
红塔
出门看青山,天际晴云合。
虬松植长涂,亭亭两红塔。
谁知百年后,竟坐市尘杂。
老僧随世机,电眸閲伏腊。
流水洗不尽,就下污流纳。
北窗稍幽虚,清风满眠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