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人倚遍玉楼东,晓色开云腊雪融。
羯鼓一声花尽拆,三郎自唤作天公。
- 翻译与注释
- 暂无翻译和注释
- 参考赏析
-
《宫词》鉴赏
【注释】:
十二楼,指仙人所居,见前《同题仙游观》注,这里是泛指宫中许多华丽的宫殿。下句的望仙楼,唐武宗会昌五年建,也不是实指,意在说妃嫔盼望皇帝犹如望仙。铜龙,古代一种以滴水来计时的器皿。
【简析】:
本诗没有正面去抒发宫人的痛苦,但无声的哀怨流露其间。
宫怨是唐诗中屡见的题材。薛逢的这首《宫词》,从望幸着笔,刻画了宫妃企望君王恩幸而不可得的怨恨心理,情致委婉,有其独特风格。
诗的首联,即点明人物身份和全诗主旨:“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十二楼”、“望仙楼”皆指宫妃的住处。《史记·封禅书》记,方士言“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 [查看更多]《宫词》赏析
宫怨是唐诗中屡见的题材。薛逢的这首《宫词》,从望幸着笔,刻画了宫妃企望君王恩幸而不可得的怨恨心理,情致委婉,有其独特风格。
诗的首联,即点明人物身份和全诗主旨:“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十二楼”、“望仙楼”皆指宫妃的住处。《史记·封禅书》记,方士言“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于执期”;又,《旧唐书·武宗本纪》记,“会昌五年作望仙楼于神策军”。诗中用“十二楼”、“望仙楼”代指宫妃的住所,非实指,是取其“候神”、“望仙”的涵义。这两句是说,宫妃们在宫楼之上,一大早就着意梳妆打扮,象盼望神仙降临一样企首翘望着君王的恩幸。
颔联通过对周围环境... [查看更多]
《宫词》赏析
一般以绝句体裁写的篇幅短小的宫怨诗,总是只揭开生活画图的一角,让读者从一个片断场景看到宫人悲惨的一生;同时往往写得委婉含蓄,一些内容留待读者自己去想象,去玩味。这首诗却与众不同。它展示的是一幅生活全图,而且是直叙其事,直写其情。
诗总共只有二十个字。作者在前半首里,以举重若轻、驭繁如简的笔力,把一个宫人远离故乡、幽闭深宫的整个遭遇浓缩在短短十个字中。首句“故国三千里”,是从空间着眼,写去家之远;次句“深宫二十年”,是从时间下笔,写入宫之久。这两句诗,不仅有高度的概括性,而且有强烈的感染力;不仅把诗中女主角的千愁万恨一下子集中地显示了出来,而且是加一倍、进一层地表达了... [查看更多]
《宫词》赏析
宫词是写宫廷生活的诗,这首是组诗《宫词》十五首中的第四首。常参,常参官。在常朝日参见皇帝的高级文官称常参官。诸儒,各位儒臣。群玉,官名,群玉内史的省称,掌管皇帝的书法名画。开元,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开元纳谏图》画的是唐玄宗听取群臣进谏的图画。这首诗大意说,天下太平,常参官散朝后,皇帝召集儒臣,叫群玉内史把名画献上去让他们欣赏,我就先把《开元纳谏图》进上。表面上看,这首诗是颂圣,写太平君主与儒臣共赏名画的雅事;实际上这是一首讽谏诗,读最后一句看得最明白。由最后反思全诗,可以看出它始终贯穿着讽谏的线索。四海果真那么太平,一点事也没有吗?诗表面看起来是歌颂太平,实际上是用过头的写法暗含讽刺。... [查看更多]
- 其他资料
-
暂无资料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何君智父之堂名以云岫袁蒙斋记之智父以示余漫成绝句
谷里深藏岂自珍,须臾触石上天津。
悠然一片心何在,说道无心却误人。
送蒙斋赴召六首 其四
扶颠而持危,在天下大势。
拨乱而存亡,在国家大计。
一司一事间,未足繫兴替。
马援为郡守,尚不屑烦细。
惟大姓黠羌,不容有违戾。
况为公与卿,不思大经济。
今大姓黠羌,几倍过汉世。
中有根木存,犹在加护卫。
大都如弈棋,败局如已逝。
如有一胜着,败乃以胜继。
巽当知衡权,是乃德之制。
果哉末之难,圆神妙龟筮。
愿言其吉凶,大闢天地闭。
为古艾郑子刚赋可轩 其二
不容不办屋三间,出即扃幽退隠闲。
我蔽一言君记取,黄扉未必似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