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书里识巴丘,临老避胡初一游。
晚木声酣洞庭野,晴天影抱岳阳楼。
四年风露侵游子,十月江湖吐乱洲。
未必上流须鲁萧,腐儒空白九分头。
- 翻译与注释
-
译文:
我在《三国志》里早就认识了边防重镇巴丘,而今年岁老迈,只因避难才得以初次一游。
听到寒风吹刮树木的飒飒声响充满了广阔的洞庭原野,又见惨淡的日光笼罩着这座古老的岳阳楼。
四年来的风餐露宿、辗转奔波使我的生活饱受侵扰;已到十月,洞庭水落,吐出了纵横错落的沙洲。
唉,朝廷未必会派鲁肃这样的良将镇守上游,我这个书呆子却空自焦急几乎全白了头。注释:
①巴丘:今湖南岳阳,历代兵家战略要地。三分书:即《三国志》,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故事。胡:指金人。
②晚木:秋冬的树木。影:指日光。
③吐乱洲:秋冬之际,洞庭湖水落,湖中露出许多不规则的沙洲。
④上流:三国吴的主要领地在长江下游,巴丘对它来说,乃是上流。须鲁肃:因蜀将关羽镇守荆州,吴使鲁肃以万人屯巴丘,与关羽对抗。鲁肃:三国时期东吴战略家,周瑜死后继任都督,统领军马。腐儒:迂腐的读书人,诗人自我嘲讽之词。
- 参考赏析
-
《巴丘书事》赏析
诗中首联以《三国志》起首,奠定咏史的基调;颔联描写眼前之景,写得气象开阔;颈联感慨自己政治上坎坷漂泊的际遇;尾联反用孙权使鲁肃屯巴丘事,表达内心的情感。全诗沉郁蕴藉,委婉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之情和报国之志。
首句“三分书里识巴丘”引用《三国志》说明巴丘的重要,为题目“书事”打下埋伏。诗人读《三国志》时就认识巴丘的重要,总想能亲临其地。紧接“临老避胡初一游”,句中“避胡”二字使此次之游充满辛酸。胡指金人,自不待言。自然是初游,接下即写所见景色及感受。
“晚木声酣洞庭野,晴天影抱岳阳楼”,上句写秋冬风急天高的声势,“酣”字用得活,这句是耳闻,写声。下句写... [查看更多]
《巴丘书事》阅读及答案
巴丘书事
陈与义
三分书里识巴丘,临老避胡初一游。
晚木声酣洞庭野,晴天影抱岳阳楼。
四年风露侵游子,十月江湖吐乱洲。
未必上流须鲁肃,腐儒空白九分头。
(1)首联中用“三分书”代《三国志》,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2)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3)结合全诗的内容,... [查看更多]
- 其他资料
-
暂无资料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奉使太原途中呈王坦翁副使 其一
中山忠义定何人,数月相从笑语真。
未信功名孤壮志,不妨诗酒寄闲身。
此来饱看千岩秀,归去遥知两鬓新。
就使牧羊吾不恨,汉旄零落落花春。
游毛公洞六首 其一
说诗人去想云车,千古青岩倚碧虚。
训诂未容端拜议,一言聊复问关雎。
对雪和子厚弟四首 其四
瑶林我家风,银色佛世界。
泠泠一川水,淙玉漱寒瀬。
敲冰往得鱼,拨冻自挑菜。
山居果如此,冷暖任交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