穉子呼牛女拾薪,山妻自膾小溪鱗。
安知曝背庭中老,不是渊明行輩人。
- 翻译与注释
- 暂无翻译和注释
- 参考赏析
-
《田家》赏析
这首小诗一、三、四句写景,二句写农人。通过写景,描绘出一幅清丽无比的乡村图画。辽阔的平川是画面的背景,红日映照下绿油油的桑树、洁白的杏花使画面色彩斑斓,鸠鸟的鸣叫使画面充满了生机,而刚刚消歇的春雨则使一切显得特别洁净、清新。疏疏几笔,即传达出了春雨过后,艳阳初照下的乡村别具魅力的美。“赛罢田神笑语暄”是农人的精神状态,充满了乐观和愉悦,对生活的满足、对美好未来的自信尽在不言之中,而这又与乡村美景相得益彰。 [查看更多]《田家》鉴赏
“子锄山下荒”又作“子劚山下荒”
一边是辛苦的劳动,一边是无厌的剥削,但更不道破,而寓讽刺于叙事之中,显得更为冷峭有力。
===========
中晚唐为数众多的悯农诗中,短小精悍之作首推李绅《悯农二首》,下来就要算聂夷中《田家》了。乍看去,此诗的内容之平淡、语言之明白、字句之简单,几乎没什么奥妙可言,但它能以最少的文字取得了很大的效果,显得十分耐读,这又决不是偶然的。封建时代农民遭受剥削的主要的形式便是地租。在唐末那样的乱世,封建国家开支甚巨而资用缺乏,必然加重对农民的榨取。此诗的写作目的就在于揭露这样的黑暗现实。如果正面从收租情事落笔,所费笔墨必多而实际效果未必就好。此诗... [查看更多]《田家》赏析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并不仅仅是写一家父子的事件,而是高度概括了千千万万个农民的家庭,所谓“夜半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正是农家普遍的情事;而“原上田”、“山下荒”也并不特指某山某原,而泛指已耕的熟田和待垦的荒地,从耕田写到开荒,简洁有力地刻划出农家一年到头的辛苦,几乎没有空闲可言。十个字具有高度的涵盖力,增加了诗意的典型性,几乎成为封建社会农村生活的一个缩影。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一句在揭露讽刺的时候,不发议论而重在摆事实,发人深省。“六月禾未秀”不单指庄稼未成熟。按正常的情况,四五月麦苗就该扬花(“秀”),“六月”应已收割而“禾未秀”,当是遇到... [查看更多]
《田家》赏析
这首诗在主题上没有逸出元、白“新乐府诗”范围,也是为农民的悲惨生活状况呼吁。由于陈师道的生活比较接近人民,他对于农民生活的描写更具有震撼力。“鸡鸣人当行,犬鸣人当归”看似写农村习俗。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鸡呜动身;归来惊动村里的看家狗。这似乎是一幅农村风俗画。然而两个“当”字点题了:本当应当这样,可是由于最近“公事”催促太急,农民已经不能按时出入了。
“昨夜三尺雨.灶下已生泥”中的“三尺”是夸张,形容雨特别大。农民种庄稼有两怕,一怕干旱,二怕洪涝。“三尺雨”属于特大暴雨,足以引发一场洪水。诗中没有写洪水肆虐,却抓住生活的一个细节:烧饭用的灶,下面聚集着淤泥一一完全损... [查看更多]
- 其他资料
-
暂无资料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成都书事
剑南山水尽清晖,濯锦江边天下稀。
烟柳不遮楼角断,风花时傍马头飞。
芼羹笋似稽山美,斫脍鱼如笠泽肥。
客报城西有园卖,老夫白首欲忘归。
寄题程元成纷事山居三咏·揽有亭
中起新亭双奄有,尽驱景物四边回。
木居士作煨尘叹,孤竹君真梁栋材。
知有此亭无此样,并烦与可洒松煤。
西郊尋梅
似羞流落蒙市塵,寧墮荒寒傍茅店。
翛然自是世外人,過去生中差一念。
淺顰常鄙桃李學,獨立不容鶯蝶觇。
山樊水仙晚角出,大是春秋吴楚僭。
餘花豈無好顔色,病在一日俗無砭。
朱欄玉砌渠有命,斷橋流水君何欠。
嗟予相與頗同調,身客劍南家在剡。
凄凉萬里歸無日,萧颯二毛衰有漸。
尚能作意晚相從,爛醉不辭杯瀲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