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南来三见岁云徂,直恐终身走道途。
老去怕看新历日,退归拟学旧桃符。
烟花已作青春意,霜雪偏寻病客须。
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醉后饮屠苏。
- 翻译与注释
-
注释:
①野宿:住宿在郊外。行歌:边行走边唱歌,借以抒发感情、表达意愿等。《晏子春秋·杂上十二》:“梁丘据左操瑟,右挈竽,行歌而出。”野哭:哭于郊外。微:暗淡低微。
②守岁:除夕习俗,熬夜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乡音:家乡的口音。
③重衾:多条被子。沐:洗发。
④岁云徂:谓年岁辞去。徂,往。
⑤历日:这里指日历。桃符:相传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其下有神荼、郁垒二神,能食百鬼。故俗于农历元旦,用桃木板画二神于其上,悬于门户,以驱鬼避邪。五代后蜀始于桃符板上书写联语,其后改书于纸。
⑥烟花:泛指春景。青春:春季。
⑦博:赢得。长健:身体健康。屠苏:酒名,也作“酴酥”、“屠酥”。译文:
有人边行走边唱歌,有人在野外啼哭,两种声音都令我心中伤悲,远处的灯火夜空的疏星,渐渐地趋向暗淡低微。
病眼睡不着并非因着守岁,乡音无人为伴我苦苦地思归。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盖着几条被子双脚依旧冰冷,知道冬霜重满是寒气,刚洗过头发觉得轻松,却感知鬓发又已变稀。
多谢残灯并不将人嫌弃,孤舟中整夜里许我相伴相依。
来到江南见旧岁三度辞去,真怕终身要奔走在道路。老去怕看新历日,退归拟学旧桃符。
年纪老大怕看新的日历,辞官归乡准备学写旧的桃符。
自然景物已表露春天的意味,我这病客的胡须偏被霜雪找寻。
纵使穷愁潦倒但愿赢得此身长健,不怕轮到我最后一个把屠苏酒饮。
- 参考赏析
-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赏析
第一首诗以悲情起句,遣词造句处处含悲。“野哭”、“病眼”、“苦思”、“霜重”、“残灯”、“孤舟”诸语,无不充满冷寂愁郁的色调,望而生悲。当然,诗人如此惆怅郁结是有特定的时空背景的。写作此诗时,正值除夕之夜。除夕是一年的终结,站在这个时间点上,不免让人心生岁月如流、人生易老之叹。苏轼说洗过头后,感到头轻发疏,就是这个意思,此其一。其二,除夕是合家团圆,共享天伦的最重要节日,但诗人却受命在外,远离故土,思乡之情、羁旅之意油然而生。其三,诗人彼时迁谪出京在杭州任职,是由于与改革派的王安石政见不合所致,命运多舛,仕途偃蹇的忧伤一直萦绕在他心头,一有机会就会喷薄而出。这种情怀在第二首诗中展露得... [查看更多]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阅读及答案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
苏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沭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①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
8.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 [查看更多]
- 其他资料
-
暂无资料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