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古代文学网 > 诗文 > 宋代
菩萨蛮·溪山掩映斜阳里

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

()
翻译与注释

注释:
①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等。唐宣宗大中年间,女蛮国派遣使者进贡,她们身上披挂着珠宝,头上戴着金冠,梳着高高的发髻,让人感觉宛如菩萨,当时教坊就因此制成《菩萨蛮曲》,于是后来《菩萨蛮》成了词牌名。另有《菩萨蛮引》、《菩萨蛮慢》。《菩萨蛮》也是曲牌名,属北曲正宫,字句格律与词牌前半阕同,用在套曲中。此调用韵两句一换,凡四易韵,平仄递转,以繁音促节表现深沉而起伏的情感,历来名作最多。楼台影动:表明溪水在微风的吹拂下,荡起绿波,而楼台的影子也如同晃动一般。鸳鸯:一种情鸟,雌雄相依,形影不离,如同良侣。
②柳绵:成熟了的柳叶种子,因其上有白色茸毛、随风飘舞如棉似絮而得名,又叫柳絮。在古代水边杨柳往往是送别的场所。离人:离别的人;离开家园、亲人的人。

译文:
溪水和山峰都笼罩在夕阳余晖之中。微风吹拂下,溪水荡起层层绿波,倒映在水中的楼台也仿佛在晃动,惊起了水面上的鸳鸯。溪水的两岸,只住着两三户人家,一枝娇艳的杏花从院墙上探出头来。
在杨柳掩映的溪边小路上,有人天天在那里徘徊观望。年年看柳絮飘飞,至今已经看了三次,离人为什么还不还乡?

参考赏析

《菩萨蛮·溪山掩映斜阳里》鉴赏

【评解】

这首词抒写离人相思之情。上片着意描写春景。楼台影动,鸳鸯惊起。杏花出墙,斜阳掩映,溪山如画,春色满眼。
下片借景抒情。每日在溪头路边徘徊,虽已三见柳絮纷飞,而离人犹未归来。对此良辰美景,不禁触动绵绵相思之情。全词婉柔蕴藉,优美自然。

【集评】

朱晦庵云:“本朝妇女能文者,惟魏夫人及李易安二人而已。”
(《词林纪事》卷十九)
薛砺若《宋词通论》:她虽不能与易安并论,但在女作家中,确为超群出众之才。词中名句如“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即与并时诸贤相较,亦为出色当行之作。
《词林纪事》页十九引《雅编》:魏夫人有《江城子》、... [查看更多]

《菩萨蛮·溪山掩映斜阳里》赏析

  此词写景以抒情,情因景生,描绘了思妇盼望远行丈夫归来的情思。全词紧紧围绕一个“溪”字构图设色,表情达意,写得清新自然,不落俗套,饶有情韵,耐人寻味。

  首句“溪山掩映斜阳里”写斜阳映照下的溪山,侧重点于“溪”字。次句“楼台影动鸳鸯起”,补足上文,进一步写溪中景色。夕阳斜照之下,溪中不仅有青山的倒影,而且还有楼台的倒影,还有对对鸳鸯溪中嬉水。上句专写静景,下句则动中有静。“楼台影动”,表明溪水微风吹拂之下,荡起层层绿波,楼台的影子也仿佛晃动一般。再添上“鸳鸯起”一笔,整个画面就充满了盎然生趣。

  三、四两句写两岸景色,这条溪水的两岸,只住着两三户人家,人烟并... [查看更多]

其他资料

暂无资料

作者介绍

魏夫人

魏夫人,名玩,字玉汝,北宋女词人。乃曾布之妻,魏泰之姊,封鲁国夫人。襄阳(今湖北襄阳市)人。生卒年不详,生平亦无可考。魏夫人的文学创作在宋代颇负盛名,朱熹甚至将她与李清照并提(《词综》卷二十五),亦在《朱子语类》卷一四零中云:“本朝妇人能文,只有李易安与魏夫人”,曾著有《魏夫人集》。现存作品仅有诗1首,咏项羽、虞姬事,题作《虞美人草行》(《诗话总龟》卷二十一);词10余首,周泳先辑为《鲁国夫人词》。周泳先辑为《鲁国夫人词》。 
猜你喜欢

好事近·茅舍竹篱边

茅舍竹篱边,雀噪晚枝时节。一阵暗香飘处,已难禁愁绝。江南得地故先开,不待有飞雪。肠断几回山路,恨无人攀折。

()

清平乐·蓝田玉种

蓝田玉种。为我酬清供。香压冰肌犹怕重。更倩留仙群捧。看花美倩偏工。举花消息方浓。此笑知谁领解,无言独倚东风。

()

朝中措·西崑当日下云骈

西昆当日下云骈。采藻奉苏仙。
玉节荣看棠棣,斑衣笑俯芝兰。
寿觞争举,歌萦蛾绿,香袅龙涎。
须与寄声鸾鹤,飞来岁岁年年。

()
组合
诗经楚辞乐府宋词精选小学古诗初中古诗高中古诗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古诗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古诗十九首
类型
写景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咏物送别离别离愁田园边塞军旅贬谪羁旅写风写人写雨写雪写花写草梅花荷花菊花桃花牡丹杨柳松树月亮竹子山水西湖音乐美食游玩思乡写山写水长江庐山泰山黄河饮酒登高怀远怀古爱国题诗和诗爱情相思励志亲情思念伤感乐观赞颂归隐忆昔愤慨友情赠答挽诗奉和应制婉约闲适豪放喜悦地点节日春节气节叙事元宵节闺怨悼亡战争读书思亲哲理惜时人生讽刺闺思宫怨伤逝惜春客愁劝勉生活孤独感慨抒情寓言惆怅宴会写鸟访友沧桑伤春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除夕重阳节乐府忧国忧民咏史怀古壮志难酬怀才不遇愤世嫉俗托物言志

本站内容来源于搜索引擎及互联网,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Copyright © 2023 古代文学网 鲁ICP备150258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