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神京、繁华地,旧游踪。正御沟、春水溶溶。平康巷陌,绣鞍金勒跃青骢。解衣沽酒醉弦管,柳绿花红。到如今、馀霜鬓,嗟前事、梦魂中。但寒烟、满目飞蓬。雕栏玉砌,空锁三十六离宫。塞笳惊起暮天雁,寂寞东风。
- 翻译与注释
-
译文:
记得北宋的都城,是一个富贵繁华之地,我曾在那里观赏游玩。御路两旁的流水微波溶溶。平康里巷、青楼歌院,富贵人家的公子骑着饰有镶金笼头的青骢宝马出入其间。我也曾解衣沽酒,在歌伎弹奏的丝竹管弦声中沉醉不醒。尽情享受欢乐时光,看到的全是无限美好的柳绿花红。
如今我已经两鬓斑白,感叹从前之事,就好像是一场梦。现在只见漫空寒烟,蓬草在空中乱飞;曾经精心雕琢的白玉栏杆,早已积满灰尘,北宋帝王的宫室也已被废弃。黄昏中,几声凄切的胡笳声传来,惊得雁群四散。春风吹拂,使人分外孤寂落寞。注释:
①金人捧露盘:双调,七十九字。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丸句,四平韵。
②御沟:指汴京御路两旁的水沟。平康:唐代长安里名,亦称平康坊,为妓女聚居之所。这里是指汴京倡楼酒馆林立的繁华之处。骢:青白色的马,今名菊花青马,也泛指马。
③霜鬓:鬓发色如白霜,形容年迈。飞蓬:蓬,指蓬草,枯后根断,遇风飞旋,故称飞蓬。常用来比喻行踪漂泊不定。雕阑玉砌:雕花的阑干和玉石砌成的台阶,泛指宫殿。离宫:本指皇帝正宫以外临时居住的宫室,这里是泛指汴京的皇宫。塞笳:即胡笳,古管乐器。汉时流行于塞北和西域一带,故又称塞笳。
- 参考赏析
-
《金人捧露盘·庚寅岁春,奉使过京师,感怀作》鉴赏
【注释】:
靖康二年,汴京失守,徽、钦二帝被掳,宋室南迁,曾觌也在这一历史转变之期,流亡江南,不久就做了南宋官员。孝宗登基后,他逐渐受到重用。此词自注云:“庚寅岁春,奉使过京师,感怀作”,“庚寅”为南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据《续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一载“汪大猷为贺金正旦使,俾觌副之。”他们于当年二月完成使命,回到临安。可见,这首词是曾觌在归途中“过京师”所作。
此时的汴梁城已为金人统治四十多年,成了宋金多次战争的边缘地带,已破败不堪。而词人自己也已经六十多岁,回想往昔离开时,还是青年,而今路过,却是白发萧萧,垂老矣。举目所见,那昔日的歌舞之地,宴游之处,已成今日的断井颓垣;那... [查看更多]《金人捧露盘·庚寅岁春,奉使过京师,感怀作》赏析
词的上片,用“记神京”开篇,化实为虚,回忆当年故都“柳绿花红”的繁华景象和自己裘马清狂、“解衣沽酒”的浪漫生活。下片以“到如今”过渡,由虚入实,描绘汴京沦陷以后“满目飞蓬”的衰败现实和词人凄凉悲怆的心情。全词没有一句议论、抒情之语,但字里行间尽显忧伤之情,含蓄蕴藉,感慨深沉,读之令人黯然。
词的上片以“记”字领起,统领始终。“神京”二字点明感怀对象。繁华地,旧游踪“二句,前句概括性也介绍了京都,后句词人便把自己引入作品之中,表明了他与京都的密切关系。这三个短句构成上片的第一段落,为后面描绘和抒情准备好了铺垫。
“正御沟、春水溶溶”以下,作者紧扣“春”字... [查看更多]
- 其他资料
-
暂无资料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鹧鸪天·已分江湖寄此生
已分江湖寄此生。长蓑短笠任阴晴。鸣桡细雨沧洲远,系舸斜阳画阁明。奇绝处,未忘情。几时还得去寻盟。江妃定许捐双佩,渔父何劳笑独醒。
念奴娇·蕊宫仙子
蕊宫仙子,爱痴儿、不禁三偷家果。弃核成根传汉苑,依旧风烟难□。老养丹砂,长留红脸,点透胭脂颗。金盘盛处,恍然天上新堕。莫厌对此飞觞,千年一熟,异人间梨枣。刘阮尘缘犹未断,却向花间飞过。争似莲枝,摘来满把,莺嘴平分破。餐霞嚼露,镇长歌醉蓬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