躞蹀青骊马,往战城南畿。
五历鱼丽阵,三入九重围。
名慑武安将,血污秦王衣。
为君意气重,无功终不归。
- 翻译与注释
- 暂无翻译和注释
- 参考赏析
-
《战城南》赏析
这首诗用的是汉代乐府诗的题目,有意学习乐府诗的传统,但比汉代那首《战城南》写得更形象,更深刻。这首诗是抨击封建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桑干”、“葱河”、“条支”、“天山”都是边疆地名。整首诗大体可分为三段和一个结语。
第一段共八句,先从征伐的频繁和广远方面落笔。前四句写征伐的频繁。以两组对称的句式出现,不仅音韵铿锵,而且诗句复沓的重叠和鲜明的对举,给人以东征西讨、转旆不息的强烈印象,有力地表达了主题。“洗兵”二句写征行的广远。左思《魏都赋》描写曹操讨灭群雄、威震寰宇的气势时说:“洗兵海岛,刷马江洲。”此二句用其意。洗兵,洗去兵器上的污秽;放马,牧放战马,在条支海上洗兵,天... [查看更多]
《战城南》赏析
诗歌虽然以征战者的口吻讲述了远征边塞的军旅生涯,但已不同于汉乐府中的《战城南》那样写得血流成河、惨不卒读了。诗中的主人公在叙述战争时,豪情满怀,信心百倍,充满了胜利的希冀。诗的格调雄浑激越,洋溢着浓烈的爱国之情。恰如李调元在《雨村诗话》里评述的:“浑厚朴茂,犹开国风气。”读后令人神情激奋,成为诗人代表作之一。
首联以对句开起,出句开门见山交待战争的地点,仿佛画家的笔先挥毫泼墨抹出一个塞外广袤的背景。一个“辽”字,一个“远”字,表现出塞北的广阔无际,也给诗歌增加了空间感。对句切题,正面描叙战争场景,暗寓“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的悲壮场面。诗人如泣如诉的概述,浸... [查看更多]
《战城南》赏析
这是一首拟古诗,通过描写汉初与匈奴的边境战争,歌颂了当时边防将士浴血奋战,保卫疆土的功绩,反映了唐初对外战争的某些现实。
诗的首联是严整的对句。“将军出紫塞,冒顿在乌贪”指出交战的双方,又介绍交战的地理背景。能征善战的单于冒顿,杀父自立,灭东胡,逐月支,征服丁零,侵入秦之河南(今内蒙古河套一带)地,势力强盛。西汉初年,不时进一步南下侵扰,严重影响西汉王朝。这里以“冒顿”对“将军”,冒顿既已如此勇猛,那么“将军”自然也是身手不凡的。这里为下文的酣战作铺垫。“乌贪”与“紫塞”相对,说明是在异域的。“紫塞”是古代人们对长城的习惯称谓。紫色,象征着高贵、庄严,不可侵犯,正与乌... [查看更多]
《战城南》赏析
《战城南》原为汉乐府中的一首诗,是诅咒战争、哀悼阵亡士卒的民歌。《乐府古题要解》解释说:“《战城南》,其辞大略言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得葬,为乌鸟所食。愿为忠臣,朝出攻战而暮不得归也。”后人因取篇中首名为题进行仿作,唐代卢照邻、李白等人均有此作。元代诗人宋无的这首诗也是属于这类题材的仿作。
诚如《乐府古题要解》说,《战城南》及其以后的仿作,大都属于传统的反战主题。众所周知,蒙古贵族是靠铁骑建立大元帝国的。有元一代一百年间,战争几乎从未停止过。诗人宋无生于宋末(1260),死于元代灭亡的前30年(1340),在元代生活了70年。诗人不但看到了而且亲身经历了战乱的年代,他的青少年... [查看更多]
- 其他资料
-
暂无资料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满江红 赠友
门枕清溪,容膝处、数廛茅屋。窗阁外,晚云如拭,晓山如沐。
几两平生风雨屐,一庭寒玉潇湘竹。尽徜徉、坐啸与行吟,无拘束。
芦笋嫩,烹来熟。渔唱断,菱歌续。趁一杯残酒,倒骑黄犊。
稚子欢呼争钓饵,老妻屋角飏新谷。算人间,几个得如君,鸥盟独。
金缕曲 一九四五年秋,日寇投降后数日,在银坑惊闻地质调查所傅徽弟泰和殉难,痛悼成此,并唁令姊舜华
避难千官走。剩荒村、凄凉文物,书生殉守。落日平芜思往事,乱世人间鸡狗。
叹沟壑、吾民惯受。忍辱偷生何等事,想刀丛、怒目嗔馀丑。
留碧血,映牛斗。论交雁序澄江右。记城郊、春秋佳日,往来杯酒。
弱姊心伤谁慰藉,白发倚门望久。频入梦、游魂知否。
争信人间有此别,痛河清。不见斯人寿。遥奠处,泪盈袖。
由上海乘轮船至九江,复雇渔船至安庆,作诗纪行五首 其五
当年百战奏奇功,九派江流血尽红。故垒关心看旧址,居民挥涕说元戎。
蜃嘘海气将成市,豚逐涛声渐起风。买得扁舟轻似叶,雨丝烟缕试推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