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金陵县前。
嫁得长安少年。
回头望乡泪落。
不知何处天边。
胡尘几日应尽。
汉月何时更圆。
为君能歌此曲。
不觉心随断弦。
- 翻译与注释
-
注释:
①金陵:古邑名,今南京的别称。战国楚威王七年(前333年)灭越后在今南京清凉山(石城山)设金陵邑。长安少年:西汉武帝时,多选良家少年宿卫建章宫,这些人便有“羽林少年”、“长安少年”等称呼。
②何处天边:指远在天边的故乡。
③胡尘:泛指中原与北方及西方各少数民族的战事。尽:指战事平息。
④此曲:指这首《怨歌行》曲。断弦:弦断。“心随断弦”指心随断弦而碎,表示悲痛到了极点。译文:
家住在江南水乡金陵边,嫁给了长安少年。
回首故乡双泪落,群山遮眼不知在哪边。
战争何时能完结,明月何时能再圆?
吟成这首怨曲向君弹唱,不觉心凄弦也断。
- 参考赏析
-
《怨歌行》赏析
开头两句,以本住南朝京城金陵(即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而不意远嫁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的女子,比拟自己本为南朝忠贞之臣,却于政局突变中误陷异域,羁留于北朝京城。一“住”一“嫁”,衔接紧凑,出语天然;但,是喜是悲,尚未分明。于是逗起悬念,引人观瞻。
紧接着三四两句,用“泪落”这一饱含激动情态的特有形象,回答并肯定了是悲而非喜的前面悬念;又以“何处天边”的疑问,拓开了绵远而深沉的想象与思念。由“金陵”而至“长安”,地域虽远,但都属于京都大邑,相比于荒漠苦野,犹未见其太大的不幸。申之以“不知何处天边”,就把女子(诗人自己的喻体)身在长安却终日向故乡引颈远望,望眼欲穿,终究... [查看更多]
《怨歌行》鉴赏
【注释】:
这一篇旧以为班婕妤诗,或以为颜延年作,都是错误的。今据《文选》李善注引《歌录》作无名氏乐府《古辞》。属《相和歌·楚调曲》。
裂:截断。“新裂”,是说刚从织机上扯下来。
素:生绢,精细的素叫做纨。齐地所产的纨素最著名。
鲜:一作“皎”。
团团:一作“团圆”。
飙:急风。
箧笥:箱子。
【简析】:
这诗用扇来比喻女子。扇在被人需要的时候就“出入怀袖”,不需要的时候就“弃捐箧笥”。旧时代有许多女子处于被玩弄的地位,她们的命运决定于男子的好恶,随时可被抛弃,正和扇子差不多。
----以下引自\"国学网站\"... [查看更多]《怨歌行》赏析
该篇诗人用周公赤心为国,竭忠尽智辅佐周武王周成王,结果仍遭流言毁谤,并被周成王所疑的历史故事,感叹自己尽心王室,志欲为国立功,不但心愿未遂,反而遭受种种打击迫害的不幸与无奈。诗人客观地吟咏历史,实际上是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己心中之垒块,万千感慨充溢其间。
该诗起句由《论语·子路》中的“为君难,为臣不易”化用而出,引出诗人“怨”的真实内涵是:“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这是全篇诗眼之所在。
接着,诗人用“周公佐成王”至“成王乃哀叹”十四句诗,通过具体的历史事实表述诗眼,或者说运用历史事实,即通常说的例证法来证明自己的论点。“天威不可干”的“干”,是冒犯之意... [查看更多]
《怨歌行》阅读及答案
怨歌行
班婕妤[注]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注】班婕妤:名班姬,少有才学,善辞赋,成帝时选入后宫,不久立为婕妤,后为赵飞燕所谮而失宠,幽居于长信宫。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人以团扇自比,托物言志,通过写团扇从“出入君怀袖”到“弃捐箧笥中”的经历,寄托了自己深沉而幽... [查看更多]
- 其他资料
-
暂无资料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值雨
惨惨云头暗,绳绳雨脚垂。
定应来洒道,不是故催诗。
热解非无益,凉生正所宜。
多情如屏翳,相戏即相知。
上留田行
薄游出彼东道。
上留田。
薄游出彼东道。
上留田。
循听一何矗矗。
上留田。
澄川一何皎皎。
上留田。
悠哉逷矣征夫。
上留田。
悠哉逷矣征夫。
上留田。
两服上阪电游。
上留田。
舫舟下游飚驱。
上留田。
此别既久无适。
上留田。
此别既久无适。
上留田。
寸心系在万里。
上留田。
尺素遵此千夕。
上留田。
秋冬迭相去就。
上留田。
秋冬迭相去就。
上留田。
素雪纷纷鹤委。
上留田。
清风飚飚入袖。
上留田。
岁云暮矣增忧。
上留田。
岁云暮矣增忧。
上留田。
诚知运来讵抑。
上留田。
熟视年往莫留。
上留田。
五老峰
已作人间瑞,飞空老尚豪。
势分方岳重,名列纬星髙。
月夜霜添髮,花晨露染袍。
此翁无奈事,占咏亦徒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