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马走胡尘,将军不顾身。
黄沙一万里,赤帜五千人。
天子犹称汉,匈奴岂畏秦。
不知苏属国,何日画麒麟。
出塞
- 翻译与注释
- 暂无翻译和注释
- 参考赏析
-
《出塞》赏析一
这是一首名作,明代诗人李攀龙曾经推奖它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清沈德潜《说诗晬语》说:“‘秦时明月’一章,前人推奖之而未言其妙,盖言师劳力竭,而功不成,由将非其人之故;得飞将军备边,边烽自熄,即高常侍《燕歌行》归重‘至今人说李将军’也。防边筑城,起于秦汉,明月属秦,关属汉,诗中互文。”他这段话批评李攀龙只知推奖此诗而未言其妙,可是他自己也只是说明了全诗的主旨,并没有点出作者的匠心。
沈氏归纳的全诗的主旨基本是对的,但这个主旨的思想是很平凡的。为什么这样平凡的思想竟能写成为一首压卷的绝作呢?[查看更多] 《出塞》赏析二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
诗从写景入手。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七个字,即展现出一幅壮阔的图画:一轮明月,照耀着边疆关塞。诗人只用大笔勾勒,不作细致描绘,却恰好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渲染出孤寂、苍凉的气氛。尤为奇妙的是,诗人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三字加以修饰,使这幅月临关塞图,变成了时间中的图画,给万里边关赋予了悠久的历史感。这是诗人对长期的边塞战争作了深刻思考而产生的“神来之笔”。
面对这样的景象,边人触景生情,自然联想起秦汉以来无数献... [查看更多]
- 其他资料
-
《出塞》创作背景
《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出塞》是乐府旧题。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客春,住京师之丞相胡衕,有丞相胡衕春梦诗二十绝句。春又深矣,因烧此作,而奠以一绝句
春梦撩天笔一枝,梦中伤骨醒难支。今年烧梦先烧笔,检点青天白昼诗。
自得 其四
打透都关锁,天然会大同。龟毛元自绿,鹤顶本来红。
可道非常道,行功是外功。些儿真造化,恍惚窈冥中。
沁园春 武夷行迹
过了秋风,梅口渐开,山人好归。问近来何事,半成迂阔,半添疏懒,半带憨痴。
学剑不成,学书无味,却要寻仙入武夷。这些事,莫粗忒煞,恐是难为。
分明说与人知。老谷子胸中奇尽奇。有真炉真鼎,龙盘虎踞,真离真坎,兔走乌飞。
待办数椽,山中静坐,却向无中生个儿。休轻笑,看他年华表,鹤有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