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江烟雨杏花寒。
苏溪亭
- 翻译与注释
- 暂无翻译和注释
- 参考赏析
-
《苏溪亭》赏析
这首诗的写作时间与《兰溪棹歌》相近。戴叔伦公元780年在(唐德宗建中元年)旧历五月至次年春曾任东阳令,苏溪在今浙江省义乌市苏溪镇,与浙江省东阳市不远,这首诗大约是他在这段期间所作的。
诗中所写的景是暮春之景,情是怨别之情。“苏溪亭上草漫漫”,写出地点和节候。野草茁长,遍地青青,已是暮春时节。这时的溪边亭上,“春草碧色,春水渌波”,最容易唤起人们的离愁别绪,正为下句中的倚阑人渲染了环境气氛。“谁倚东风十二阑”,以设问的形式,托出倚阑人的形象。在东风吹拂中,斜倚阑干的那人是谁呢?这凝眸沉思的身姿,多像《西洲曲》里的人:“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阑干头。阑干... [查看更多]
- 其他资料
-
暂无资料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殚忠楼
缥缈凭高百尺头,筹边何暇坐销忧。
目穷江树家千里,笛倚风檐月一钩。
藻井幕天开雁阵,鬘云结市失龙湫。
白山黑水檐楹外,玉帐萧萧万垒秋。
横秋风吹笛
西风落木绽黄花,牛背村童笛正佳。
曾识倚楼人听处,每闻吹月鹤升遐。
苍江一色浑秋意,红叶初光衬晚华。
冷露下天星斗润,烟波声到是谁家。
闻汪翔甫八月十日卒去曹元会五月三日之报仅
甫作诗为两翁寿,岂虞相继骇予闻。
八旬已过太公望,一旦俱为冥漠君。
场屋少时尝张王,兵戈晚岁忽纷纭。
全天所赋无遗憾,端复真修地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