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初捐宴赐金,当时南牧已骎骎。
只知灞上真儿戏,谁谓神州遂陆沉。
华表鹤来应有语,铜盘人去亦何心。
兴亡谁识天公意,留着青城阅古今。
塞外初捐宴赐金,当时南牧已骎骎。
只知灞上真儿戏,谁谓神州遂陆沉。
华表鹤来应有语,铜盘人去亦何心。
兴亡谁识天公意,留着青城阅古今。
译文:
朝廷为振作边境守军的士气,奖励他们宴会费;当时蒙军已加紧侵略南方。
只知金军有如汉霸上驻军,军纪松弛,潜伏危机;但想不到的是国家竟因此沦亡。
仙鹤再次降临,停在华表上,看到“城郭如故人非昔”景象,心情非常沮丧;铜盘人被迁徙,心情又当如何?
国家的兴亡,取决于天意,有谁可以预料?历经劫难而不变的青城,便是历史的见证。
注释:
⑴宴赐金:金海陵王正隆年间,朝廷为了振作士兵们的士气,拨款给驻守边关的部队,作为宴会费。
⑵南牧:南下放牧,在此借喻蒙古骑兵南侵。
⑶骎骎(qīn):形容走得快。
⑷灞上:地名,位于长安东部。
⑸真儿戏:此借喻金军纪律松弛,不堪一击。据《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载:汉文帝往霸上、棘门军营巡视,俱直驰而入,及至周亚夫营,守卫森严,不得入。文帝叹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昔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⑹神州:中国。《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国名曰赤县神州。”
⑺陆沉:灭亡。《晋书?桓温传》:“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
⑻华表:古代宫殿、陵墓等大建筑物前面做装饰用的巨大石柱,柱身多雕刻龙凤等图案,上部横插着雕花的石板。华表鹤,这里指汉丁令威学道成仙化鹤归来,城郭如故人非昔的故事。
⑼铜盘人:汉武帝晚年,听信方士之言,于长安建章宫筑神明台,上铸铜人,手持承露盘,以承接高空露水,供帝饮用以求长寿。至魏明帝景初元年(公元237年)迁徙铜盘人至洛阳。此云“铜盘人去”喻国祚转移。据传说,铜盘人辞汉,“清泪如铅水”,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云:“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诗人用此借喻他离开京城的心情。
⑽何心:心情如何。
⑾天公意:上天的意思。
⑿青城:地名,北宋徽、钦二宗降金处,位于汴京城南约五里。
⑿古今:历史的变迁。
《癸巳四月二十九日出京》是金代著名诗人元好问的作品。诗前二联追溯金廷覆亡的原因,后二联抒发国破家亡的情愫以及自己被迫离开京城的痛楚。作者亲身经历改朝换代的沧桑巨变,以一个历史见证人的身份,深刻反思了金王朝走向覆灭的历史演变。
诗前二联用几个典故追溯金廷覆亡的原因。首联以讽喻的笔致,揭示亡国的根源在于金廷最高层在决策思想上对蒙古南侵野心缺乏足够的警戒和清醒的认识。一“初”一“已”呼应紧凑,提示了问题的紧迫和严峻。而金廷满脑子求和思想,对蒙古入侵毫无准备,这是它必然走向灭亡的内在根源。颔联以追悔的语调,指出亡国的原因还在于金朝军队在军事上丧失战斗力,无力抵御蒙古军队的入侵... [查看更多]
元好问的诗,以汴京陷落为一个重要转折点,大抵前一时期多慷慨激昂,而后一时期,国家大势已去,自己也被蒙古军队拘管,则多幽怨低回、悲伤凄凉之意。
这首《癸巳四月二十九日出京》,作于金哀宗天兴二年(1233)四月。此时,金国都城汴京经过蒙古军两个年头的围攻,已经力不能支,金哀宗出逃后,汴京守将西面元帅崔立,即以城降于蒙古。四月二十日,聚皇族男女五百余人送往蒙古军中,再押解至离汴京五里的小城
——青城。四月二十九日,复以金国旧官员拘管山东聊城。这一天,元好问与被俘其他官员一起离开汴京,向聊城东去。在离开汴京的时刻,回顾了金朝衰亡的全过程,写诗抒发哀怨,寄托了悼念亡国的沉哀... [查看更多]
暂无资料
晓色微茫尚带星,修蹊荦确断人行。
独支瘦竹身犹健,高入重云地忽平。
落月正当山缺处,细泉频作雨来声。
上方灯火青林曲,隐隐疏钟一再鸣。
富儿空毛行,贫儿把他物。
被物牵入廛,买卖不得出。
觉暮便归舍,黄昏黑漆漆。
所求不称意,合家加啾唧。
自无般若性,乏欠波罗蜜。
把绳入草里,自繫百年毕。
实是可怜许,冥冥不见日。
富儿虽空手,家中甚富溢。
自有无尽藏,不假外缘物。
周流用不穷,要者从理出。
本站内容来源于搜索引擎及互联网,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Copyright © 2023 古代文学网 鲁ICP备150258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