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古代文学网 > 赏析
《春日郊外》阅读及答案

春日郊外

宋·唐庚

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黄。

山好更宜余积雪,水生看欲倒垂杨。

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

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

8.这首诗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描绘郊外的春日景色?

9.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及解析:

8.对比:城内和城外的景色对比,突出春日郊外春光先至的特点。比喻:莺声像人在说话,草间风吹如药的香味,通过形象的比喻表现出郊外的春景怡人。多角度描摹:通过视觉、听觉、嗅觉来表现春日景物的特点。“半黄”“积雪”是视觉。“人语”是听觉,“药香”是嗅觉。多角度描摹把春日的可感可亲体现了出来。   

9.情感:①春景优美却言辞难状的淡淡怅惘。②自己在美景前的词穷表现了春景怡人,诗人陶醉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郊外春日景色由衷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好处:①运用衬托,通过诗人想赞美春景却无法言状的感受巧妙地表达了春天的美好以及诗人对郊外春景的喜爱。②这样写含蓄委婉,富有情趣,收到了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艺术效果。

8.试题分析: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描写初春郊外的景象。早春二月,乍暖还寒,当城里人还为春寒料峭所困,不知领悟春光的时候,而郊外却早已是榆槐吐嫩,春色满原了城里城外形成对比。颔联山好更宜余积雪,水生看欲倒垂杨,上句写远景:远山泛绿,依稀尚见斑斑积雪,色彩鲜明,更衬远山之葱翠。下句写近景:春雨淅沥,溪流渐涨,两岸垂杨,日渐染绿,倒映水中,摇曳生姿,画面生动。突显了早春的生气勃勃,透露出诗人的欣喜之情。颈联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调整描写角度,从听觉和嗅觉方面来写春郊之景象。本来这两句按正常语序应是日暖莺声如人语,风来草际送药香”,运用比喻的手法,突出花底莺声因日暖而悦耳动听,草际药香因清风而浓郁远播的无限春光。颔、颈二联,对仗极其工稳。

点睛: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写景技巧,这类题目一般的提问方式是:这首诗(词)用了怎样表达技巧?这首诗(词)运用了ⅩⅩ(术语)写景手法,请简要分析。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是:第一步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第二步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析效果,指出此种手法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答题模式: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一般认为,诗词写景手法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①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借代等。②表现手法衬托(正衬、反衬)、烘托(即正衬)、色彩渲染、绘形绘色、名词列锦(意象叠加)、虚实结合、白描等的。③描写角度: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动写静、以静写动)、正侧结合、点面结合、视听结合、远近结合等

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尾联的情感和表达效果,解答时可先答出情感,再分析这样写的好处。尾联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春光满眼,稍纵即逝;欲寻佳句,顿觉茫茫。表达出对春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诗人在极尽春光烂漫之后,笔锋陡然一转,用一字引出:此中似有佳句,正欲纵笔撷取时,却又如雪泥鸿爪,难觅其踪了,空留下一片茫然,徒增惆怅。而这一怅然的感触,不仅深切道出忽有所悟,落笔忘筌的诗家甘苦;更让人倍增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自古难全的感慨。恰如音乐之戛然而止,而留给听众以无限之悬想,以收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效果。

()
热门古诗

本站内容来源于搜索引擎及互联网,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Copyright © 2023 古代文学网 鲁ICP备150258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