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赴安西
岑参
上马带胡鉤,翻翻度陇头。
小耒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
早须清黠虏,无事莫经秋。
10.前三联“送人”场景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11.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答案及解析:
10.虚实结合。“上马带胡鉤,翩翩度陇头”是作者见到的场景,实写;“小耒思报国,不是爱封侯”是作者回忆的场景,虚写;“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是作者想象的场景,虚写。
11.尾联是作者的祝愿和嘱咐,表达作者期盼征人早点清剿狡黠的敌人的美好愿望,没有什么事就早点回来的嘱咐,暗含了作者对征人的赞美、牵挂(担忧)以及对敌人的痛恨之情。
10.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前三联‘送人’场景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是考查诗歌的技巧。“上马带胡鉤,翻翻度陇头。小耒思报国,不是爱封侯。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上马带胡钩,翩翩度陇头”,诗的开头两句从友人登程的情景写起。首句写友人身着戎装,跨上战马,勾勒出即将出征的战士的英姿。诗人并不泛写戎装,而仅就佩刀提了一笔,既点明了此行性质,也使形象增添了英雄之气。次句对友人奔赴边关加以设想:“翩翩度陇头”,写他的轻快、矫健、急切。上下两句,一静一动,用两个富有特征性的事物突出了友人赴边的英姿勃勃的形象。以上两句从外表写。以下两句则从内心写,直接揭示友人的思想境界:“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两句从正、反两方面来肯定友人的思想,从而把友人的行为提到爱国的高度。“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诗人没有去写友人在边疆怎样去从军苦战,却去设想他在万里边关对家乡是如何梦绕魂牵。经过分析即可发现,这几句有虚有实,虚实结合,考生从这个角度分析即可。
11.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这是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首先要理解尾联的意思,然后结合情感技巧分析。“早须清黠虏,无事莫经秋”,意思是“你此去应该早日消灭那些胡族侵略者,不要优柔寡断将战事一拖经年”,这两句是诗人的祝愿。“清黠虏”是友人赴安西的目的。诗人居漠北时,亲眼目睹了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破坏。战争不仅造成了田园荒芜,民不聊生,而且对战士本身也是一种荼毒。上句愿友人建功,下句愿友人早归,既表现出诗人与友人同样以国事为重,又表现出双方的情谊,以深厚的情意扣紧“送”字,为全诗作结。
点睛:解答诗歌炼句题,首先应解释该句的含义,理解诗句的表层含义,注意找出诗句中的关键词。然后要展开联想,把该句放入原诗描述的景象或情状中,体会该句的妙处,同时要指出该句运用的表现手法(衬托、视听结合、动静结合),分析该句对表达主旨和情感所起的作用。或根据该句在全诗中的位置,分析其对全诗所起的结构作用。比如本题,是针对尾联设题,要联系诗歌标题“送人赴安西”来理解,“送”点明是送别诗,这就要求考生结合送别诗的情感来思考,再结合尾联中“早须”“无事”“莫”等词语来体会具体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