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暮雨送李胄
作者: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是一首送别诗。虽是送别,却重在写景,全诗紧扣“暮雨”和“送”字着墨,表达了诗人送别李胄时的沉重不舍之情和送别后的牵挂孤单之情。
B.首联起句点“雨”,次句点“暮”,淡淡几笔,便把诗人临江送别的情形勾勒了出来。“雨”和“暮”紧扣诗题,点明送别环境。
C.颔联首句只写来帆,暗示离舟已从视线中消失,而诗人仍久留不归,与李白的名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对来帆的关注,也就是对去帆的遥念。
D.“迟”“深”二字用意精深。飞鸟在暮色中找不到归巢的方向,飞行缓慢,使人联想到李胄前途的迷茫;“深”极言路程之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行程的担忧之情。
E.尾联一改含蓄之风,直抒胸臆;又在结句运用比喻,用雨丝比泪珠。这一结,既增强了情的形象性,又把暮雨和送别巧妙结合在一起,扣题紧密。
15.结合全诗内容,说说“雨”在这首诗中的作用。
答案及解析:
14.AD
15.A.首句以“微雨”点题,并营造一种朦胧压抑的氛围,交代送别的环境;
B.颔联颈联描写暮雨中昏暗空旷的景象,间接抒发诗人送别李胄的不舍与担忧之情;
C.尾联以雨丝喻泪珠,表达诗人的伤心之情;
D.雨是全诗的线索,把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景象和情感串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14.试题分析:A项,“送别后的牵挂孤单之情”不当,没有送别后的孤单之情。这是一首咏暮雨的送别诗,虽是送别,却重在写景。首联写送别之地,扣紧“雨”、“暮”主题。二、三两联渲染朦胧暗淡的景色;暮雨中航行江上,鸟飞空中,海门不见,浦树含滋,境地极为开阔,极为邈远。末联写离愁无限,潸然泪下。全诗一脉贯通,前后呼应,浑然一体。D项,“使人联想到李胄前途的迷茫”不当。鸟飞行缓慢是因为暮雨,鸟去迟令人联想的是李胄对友人的眷恋,不是暗示前途的迷茫。
15.试题分析:首联“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起句点“雨”,次句点“暮”,直切诗题中的“暮雨”二字,描绘了一个细雨笼罩的压抑场面。“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而且无不笼罩在烟雨薄暮之中,无不染上离愁别绪。“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直抒胸臆,把别泪和散丝交融在一起。“散丝”,即雨丝。从结构上说,以“微雨”起,用“散丝”结,前后呼应;全诗四联,一脉贯通,浑然一体。
点睛:本题考查对诗歌中意象的鉴赏,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注意以事物形象的自然属性(事物特征)作为鉴赏的依据,以事物形象的社会属性(作者借此抒发的感情、表现的寓意等)作为鉴赏的角度。答题步骤是:①点明诗中所描绘的主要意象;②分析意象的特点,探求其象征意义;③结合诗人自身的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托之情;④分析意象在结构上的作用。备考中要注意积累一些古诗词中常见意象,如送别类:杨柳、长亭、南浦;思乡类:月亮、鸿雁、杜鹃、斜阳;高洁品质类:菊花、梅花、竹、兰、松柏;相思类:红豆、莲子、连理枝;边塞战争类:长城、马、楼兰、柳营;闲适类:五柳、东篱、三径、渔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