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15.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首联上句由离歌声起点明魏万离去,下句“微霜初渡河”写出深秋时节宁静的气氛。
B.第二联运用倒装手法,先写“鸿雁”“云山”,然后写“愁里听”“客中过”。
C.第三联“催”字用得精妙,本来是寒气使树变色,但寒不可见而树色可见,好像是树色把寒气催来的。
D.颈联写景虚实结合,在描写景物中融入了诗人对友人魏万浓浓的牵挂之情。
E.“催寒近”“向晚多”既是对“树色”“砧声”的主观感受,又暗示岁月不待、年华易老之意。
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及解析:
15.AD
16.①依依不舍之情。好朋友魏万在萧瑟的秋天赴京,分别之际,诗人内心满怀依依不舍之情。②担忧牵挂之情。诗人推想魏万在去京城的路上跋山涉水,路途艰险,便满含担忧牵挂之情。③关爱勉励之情。长安是行乐之地,诗人提醒魏万不要虚度岁月,饱含关爱之情,并勉励魏万不要把宝贵的时光轻易地消磨掉,要抓紧时机成就一番事业。
15.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这首诗的赏析。A项,“宁静的气氛”错,从“微霜”看,应该是“萧瑟的气氛”。D项,两联都是虚写。“鸿雁不堪愁里听”,颔联是李颀以自己的心情来体会对方。“不堪”“况是”两个虚词前后呼应,往复顿挫,情切而意深。“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两句推想中,诗人平生感慨,尽在不言之中。“催寒近”“向晚多”六个字相对,暗含着岁月不待,年华易老之意。
16.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诗中首联,想象魏万到京城沿途所能见的极易引起羁旅乡愁的景物,依依不舍之情。“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大雁,秋天南去,春天北归,飘零不定,有似旅人。对于落寞失意的人,坐对云山,便会感到前路茫茫,黯然神伤。他乡游子,于此为甚。这是李颀以自己的心情来体会对方。“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推想诗人平生感慨,尽在不言之中。“催寒近”“向晚多”六个字相对,暗含着岁月不待,年华易老之意。“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纯然是长者的语气,予魏万以亲切的嘱咐。这里用“行乐处”三字虚写长安,与上二句中的“御苑砧声”相应,一虚一实,恰恰表明了诗人的旨意。他谆谆告诫魏万:长安虽是“行乐处”,但不是一般人可以享受的。不要把宝贵的时光,轻易地消磨掉,要抓紧时机成就一番事业。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如本题最后两句劝勉魏万到了长安之后,不要只看到那里是行乐的地方而沉溺其中,蹉跎岁月,应该抓住机遇成就一番事业。这表达了诗人对魏万的深情厚意,情调深沉悲凉,但却催人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