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古代文学网 > 赏析
《月夜》阅读及答案

月夜

杜甫①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②,双照泪痕干!

[注释]①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安史叛军攻进潼关,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部州(今陕西富县),寄居羌村。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今延安),企图赶到灵武,为平叛效力。但当时叛军势力已膨胀到鄜州以北,他启程不久,就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诗人望月思家,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作。②虚幌:薄而透明的帷帐。

14.有人说“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两句读来最为心酸,为什么?

15.人们称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运用“曲笔”手法中的“他面描写手法(对写法)”,体现古诗创作的独特艺术魅力,同样,杜甫的《月夜》也如此,请结合诗句欣赏。

答案及解析:

14.①妻子望月“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用小儿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独”字,越发显得妻子的孤独无助,更显出诗人困居长安的孤独无助;②诗人“遥怜”小儿女们天真幼稚,并不懂得想念,衬托出大人的“念”之深切。“怜”小儿女,也“怜”妻子“怜”自身,“怜”字饱含深情,感人肺腑。   

15.①“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诗人站在妻子的角度展开想象,借着妻子的担忧焦虑,衬托出当时自己身陷险境生死难卜的处境;②明明是自己对月思妻,反倒说成妻子对月忆夫,明明自己挂念妻小,夜深不寐,却写妻子望月久立,雾湿云鬟,月寒玉臂。③如此,更显出他们夫妻深厚的爱,也显示出诗人对妻子独居孤村的怜惜。

14.试题分析:此题问“有人说‘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两句读来最为心酸,为什么?”是在考查鉴赏诗歌的情感。分析诗句中“心酸”感情的表现,可以结合诗句中表达情感的关键词和表达技巧来分析鉴赏,“遥怜”表达作者对儿女的怜爱和思念之深切,因为“遥”而看不见,所以思之切啊,而前文“闺中只独看”的“独”因为小儿女的“不解忆”而反衬出妻子思念丈夫的孤独无助,也表现诗人的被困长安不得归的孤独无助,从而更加怜爱思念妻子和孩子。可见,此题分析主要是抓住关键词语和表达技巧体味诗人的思家念亲的情感。

15.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对表达技巧。首先要了解“对写法”这表达技巧,然后再结合诗句看诗中哪些句子体现对写法的运用。此题可以先回顾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前两句是“直写法”,使“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了最能表现客人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后两句作者采用了另一种方式——“对写法”,笔锋陡转出新:反过来写自己“遥想”这一天“兄弟”们想念自己的情景和“少一人”的心理活动,烘托出对兄弟的思念之情,情感曲折有致,更浓郁,更鲜明。接着分析《月夜中体现从对面写来抒发思念亲人的手法诗人不直抒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从对方着笔,展开联想和想象,借对方来写自己,表面上看是写对方,而实际是写自己,是通过对方来反照自己,这是推进一层的写法,这样写更加显得情深意厚,并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天宝十五年,杜甫被安史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当时其妻小寄居在鄜州羌村。作者望月思家,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篇。此诗之妙,在于从对方(妻子)写起,使意思深入一层。首联想像妻子思念自己的情形:“闺中”指代自己的妻子;颔联以“长安”代指流落到长安的自己;颈联进一步猜想妻子在夜已深的情况下,凝神久久望月的情景:雾湿云鬟,月寒玉臂;尾联以美好的祝愿作结,意味隽永。备受欣赏的是颈联描绘的情景:妻子夜不能寐、辗转反侧、黯然伤神,自己也不禁伤心落泪。作者巧用“对写法”,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将夫妻间真挚而深沉的爱恋表达得淋漓尽致。

点睛“对写法”是古代思亲思乡诗中一种独特的写作技法。本来诗人自己思乡怀人,在诗中却撇开自己,从对方下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的情形,从而委婉含蓄地抒发深挚的情感。这种“主客移位”的方法,使得作者或作品中的主人公怀远或思归之情,既显得生动形象,富有意境,又显得具体充实,富有深度。既深化感情,又强化主题。

()
热门古诗

本站内容来源于搜索引擎及互联网,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Copyright © 2023 古代文学网 鲁ICP备150258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