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古代文学网 > 赏析
《对雪》阅读及答案

对雪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

②《世说新语·黜免》载:“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11.下列对这首诗领联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联描述了长安黄昏时分从乱云低垂到风急雪紧的天气变化,暗示时间的推移。

B.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乱云和飞雪的状态,表达自己战乱之中内心的愤怒。

C.侧面照应标题“对雪”,诗人独坐斗室,反复愁吟,从乱云欲雪一直到急雪回风。

D.营造了一种冷清而萧索的氛围。为下文描写室内的最象和抒发诗人感情做铺垫。

E.“乱云低”“风雪舞”又暗指社会的混乱动荡,有利丁突出诗歌忧国忧民的主旨。

12.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结合全诗分析作答。

答案及解析:

11.BC   

12.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因贫寒交困而愁苦无奈,牵挂亲人,忧国伤事的诗人形象。前三联写诗人独对炉火,室外云低雪急,无限愁苦;最后一联通过“数州消息断”,表达对亲人的牵挂和对国事的担忧之情。

11.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领联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B项,“内心的愤怒”表述不当,从诗中来看,“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这是暗示诗人独坐斗室,反复愁吟,从乱云欲雪一直呆到急雪回风,满怀愁绪,仿佛和严寒的天气交织融化在一起了。C项,“侧面照应标题‘对雪’”错误,正面照应标题,诗人先写黄昏时的乱云,次写旋风中乱转的急雪,显出题中那个“对”字,正面写出标题。

()
热门古诗

本站内容来源于搜索引擎及互联网,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Copyright © 2023 古代文学网 鲁ICP备150258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