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月夕书怀
林景熙
山风吹酒醒,秋入夜灯凉。
万事已华发,百年多异乡。
远城江气白,高树月痕苍。
忽忆凭楼处,淮天雁叫霜。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题目中的“京口“即现在江苏省镇江市,“月夕”即月夜,“书怀”点明这是一首抒情诗。
B.诗人客居异乡,借酒浇愁,是凉凉的山风把他从醉中吹醒,让他感觉到了秋夜的凉意。
C.“秋入夜灯凉“的凉”字一语双关,不仅是写天气之凉,也是写人情世态之凉。
D.颈联是写朦胧的夜景,上句是平视所见,远处的城市被一片白茫茫的江上水气笼罩;下句是仰望所见,高高的树梢头唯有苍茫的“月痕”。
E.尾联是对自己白天登楼情景的回想,“雁叫霜”即大雁在霜天里鸣叫,雁是诗人的感情寄托,而“霜”象征着诗人高洁的品格。
15.有人说,本诗的颔联有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之诗意,请简要说说两者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答案及解析:
14.CE
15.相同处:两联诗均抒发了诗人多年漂泊在外、沦落他乡的悲凉之情和迟暮之感。
不同处:林诗多了万事不如意、非常郁闷的意思,且表达感情比较蕴藉;而杜诗则流露出了自己多病之躯孤独登台的凄苦之情,“悲”“独”表达情感比较直接。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理解,言之成理也可适当给分。)
14.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C项,“也是写人情世态之凉”错,是写诗人心境之凉;E项,“雁是诗人的感情寄托,而霜象征着诗人高洁的品格”分析错误,“雁叫霜”是景物描写,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15.试题分析:题干是“有人说,本诗的颔联有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之诗意,请简要说说两者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此题的考点是分析比较诗歌在思想情感的表达上的异同。首先读懂两首诗,再根据具体诗句分析。首先要赏析“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该联点出一个“秋”字。“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人把旧客最易悲愁,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脉搏。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推排不尽,情与景交融相洽。诗到此已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独的内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更见深沉了。林诗的首联写初醒,山风、秋、夜、灯、凉都是室内所感觉到的,一位深夜对孤灯而闷坐的诗人形象。颔联是初醒时所想:“万事”而使生白发,可见事事皆不如意;百年又“多”在异乡,可见长期漂泊生涯之艰苦。颈联是所见。作者用“江”、“白”、“痕”、“苍”等字把左右上下写得混沌一片,既符合当时的时令天气,又符合诗人酒方醒时朦胧的视觉,更符合他苍凉迷茫的内心世界。尾联写所忆,是对白天登楼情景的回想。“雁”和“霜”同样是牵惹情思之物,是对饮酒前情绪的暗示。比较两首诗,先要回答相同点,即两首诗的情感有相同之处:都抒发了诗人多年漂泊在外、沦落他乡的悲凉之情和迟暮之感。再回答两首诗的情感和抒情方式的不同之处:林诗多了万事不如意、非常郁闷的意思,且表达感情比较蕴藉。而杜诗则流露出了自己多病之躯孤独登台的凄苦之情,“悲”“独”表达情感比较直接。
点睛:诗歌的对比阅读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一道题目中出现两首诗歌,另一种是运用一首诗歌和课本中的一首诗歌进行对比,一般选择课本的首歌都是要求背诵的名篇。命题方式有比较异同、相同点或不同点,有时给出比较的对象,有时不给。如果给出就按要求进行比较,如果不给可以从诗歌的意象的选取、诗歌的意境特征、情感差别、手法的运用、写景的角度、诗歌的格调等方面着眼分析,此题为比较异同,并且给出比较的范围,较为容易,结合诗歌作答即可。注意意境的概括和手法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