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贻
杜牧
杜陵萧次君①,迁少去官频。
寂寞怜吾道,依稀似古人。
饰心无彩缋②,到骨是风尘。
自嫌如匹素,刀尺不由身。
【注】①杜陵:西汉宣帝的陵墓,位于长安城东南的杜原上,因建于杜县而得名。萧次君:《汉书》记载,萧育,字次君,为人刚直严猛,做官常被免职,很少升迁。②彩缋:彩色的绘画。
1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首诗的题目是“自贻”——自己写诗赠送给自己。诗中虽然不乏凄苦的慨叹,但总体上呈现了一个风骨刚强,傲岸洒脱的形象
B.本诗开端即以刚直而屡遭贬斥的萧次君自比,借其“迁少去官频”的遭遇,抒发的却是自己的命运感喟。
C.“寂寞怜吾道”意为“怜吾道寂寞”,诗人坚守自己的信念“吾道”,却难被世道认同而感“寂寞”,自生哀怜。
D.颈联表达了诗人遗憾自己没有以“彩缋”般的锦绣前程作为内心追求,以至于为官四方,充斥身心的只有世俗的扰攘。
E.整首诗由古及今,由人及己,尾联借物自喻,形象生动,一个“嫌”字凝聚了落魄失意者复杂的情感。
17.本诗是杜牧晚年赠送给自己的作品,请结合诗句分析作者表达的复杂情感。
答案及解析:
16.AD
17.①对自己仕途坎坷,怀才不遇的愤感。首联引用萧次君的典故,表明自己仕途与他一样坎坷,升迁次数少,离职却非常频繁,内心深感不平。
②对自己坚守正道,却不被重用,寂寥落寞的悲叹。颔联写自己像古代圣贤一样,坚守自己的人生原则,却无法实现人生价值,内心感到悲伤。
③对自己人生志向的坚持与执着,预联写自已长期四处漂泊为官,到老遭受奔波劳碌之苦,但还是不愿矫饰自己的内心,违心改变志向。
④对自己无法掌控命运的厌烦、痛苦和无奈。尾联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自己的命运如布匹一样,任人裁剪,不由自己。“嫌”字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厌烦、痛苦和无奈之情。
16.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要读懂是的内容和思想情感。A项,诗歌呈现的总体形象特点里并无洒脱之感。D项,“遗憾”理解错误,应是诗人“不愿”矫饰自已的内心,违心改变志向。
17.试题分析:题干是“本诗是杜牧晚年赠送给自己的作品,请结合诗句分析作者表达的复杂情感。”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选材的特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首先要读懂全诗,再根据具体诗句分析。这首诗的题目是“自贻”——自己写了赠送给自己。一个人如果到了需要写东西给自己来自我宽慰、排解的地步,那应该是怎样的一种孤苦和悲凉?仅诗题就已经透露出凄苦的味道。首联即以刚直而屡遭贬斥的萧育自比。萧育也是官做得不大,也是频频去官,表明自己仕途与他一样坎坷,升迁次数少,离职却非常频繁,内心深感不平。颔联是说想来这位萧次君也曾经和年轻的自己一样充满理想,胸怀天下但,如今却连自己的生活也几乎顾全不,更无法实现人生价值,这句话里透出了怎样彻骨的落魄和悲凉。颈联写自已长期四处漂泊为官,到老遭受奔波劳碌之苦,但还是不愿矫饰自己的内心,违心改变志向。自己虽然出身名门,满腹经纶,也曾经雄心万丈,但是却老大无成,时而居官僻壤,时而纵情歌酒,除了流播人口的风流韵事和艳美歌篇,几乎没有什么可以夸耀。昔年的老杜如此,回顾自己的大半生涯,又何尝不是为自己伤感。尾联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是对萧次君不幸命运的感喟,也是为难以掌控命运的自己哀伤:“自己如同布匹锦缎,只能任凭刀尺剪裁,又何尝有一丝的自由?”这一句,应该是古代落魄者的共同心声,凝聚了落魄不偶者共同的悲情,诗人借助萧次君的酒杯,所要浇的,恐怕是普天下失意者共同的块垒。回答诗人的思想情感时,要一联一联读懂大意,并一联一联分析出诗人的情感。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分析景物的色彩倾向.一般来说景物的色调和作者内心的情感是相辅相承的,暖色调和积极向上有关,冷色调和哀愁有关。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后面的注解。⑦关注体现情感的重要词语。古代诗人特别注重关键词,并以此作为情感表达、意境营造的核心。如“残、缺、断、愁”等词语常与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孤寂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