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古代文学网 > 赏析
《西楼》阅读及答案

西  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释】曾巩(1019-1083),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西)。自称“家世为儒”曾祖历官水部员外郎,祖父为尚书户部郎中,父为太常博士。

①西楼,即诗中的朱楼,它依山面海。②钩珠箔,把帘子挂起。

2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首句从视觉角度写了一幅海面辽阔,海浪如云翻卷去而复回的壮美画面。

B.第二句从触觉角度描写了一幅北风劲吹,雷声轰鸣,山雨欲来的雄浑景象。

C.第三句是从楼前的海景转向楼后山景的过渡,也是由写景转向抒情的过渡。

D.第四句道出内心的豪情:卧看“急雨”冲刷着重峦叠嶂的更为壮美的画卷。

2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海浪如云”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巧妙的暗示了海浪的形状、颜色和数量。

B.诗中“吹起”二字可谓笔力千钧,充分显示了北风的威力,平添了赫然的声势。

C.诗中“钩”这个动作出人意料,风雨将至,诗人不思垂帘避让,反而挂帘迎接。

D.诗中“卧”字,生动地表现了诗人从容不迫的气度,耐人寻味,足见炼字之妙。

答案及解析:

21.B   22.A

21.试题分析:B项,“触觉角度”分析不正确,应是从触觉和听觉的角度写的。第二句北风吹起数声雷”意思是强劲的北风刮着,夹杂着数声轰雷着意在风,带出了雷,便把暴风雨前应有的景况都写全了

点睛: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理解,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2.试题分析:A项,“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应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海浪如云去却回”是写海上滔天的巨浪,像云彩般高涨,涌过去了,又急急退了回来把云与浪混写,说海浪像云一样,滚滚而去,又逆涌而回,暗藏了下句的风。浪如云是说浪大,而暴风雨前的乌云低垂海面,与浪相接,因此写了浪去却回,也就等于写了云去却回”。BCD三项均考查诗歌中的炼字,分析正确。故此题答案为A项。

()
热门古诗

本站内容来源于搜索引擎及互联网,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Copyright © 2023 古代文学网 鲁ICP备150258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