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古代文学网 > 赏析
《次韵尹潜感怀》阅读及答案

次韵尹潜感怀①

陈与义

胡儿又看绕淮春,叹息犹为国有人。

  可使翠华周宇县②,谁持白羽③静风尘?

五年天地无穷事,万里江湖见在身。

共说金陵龙虎气,放臣迷路感烟津。

【注】①尹潜,即周莘,是陈与义的诗友。此诗写于“靖康之变”后两年,当时金兵南下,连陷三州,诗人避乱襄汉,转徙湘湖,且与主战派力主定都南京。②宇县:指天下。③“白羽”,指白羽扇,魏晋间人(如谢艾、顾荣)常持白羽扇指挥三军。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在首联中,诗人运用想象再现了金人南犯的情景,但诗人感叹犹有人舍身为国,因而觉得十分欣慰。

B.颔联中“翠华”是皇帝仪仗队中用翠鸟羽毛为饰的旗,用来指皇帝,“周宇县”写出皇帝在战乱中的辗转之态。

C.诗人用“风尘”指战乱,与戴叔伦诗句“山中旧宅无人往,来往风尘共白头”中“风尘”之意相同。

D.颈联上句言五年间国多兵乱,下句叹行万里路奔走江湖,两句形成一定的因果关系,工整精巧,一气呵成。

E.尾联中“共说”一词表明诗人与尹潜都主张定都金陵,诗人认为金陵呈现的“龙虎气”是天子之气。

16.全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及解析:

15.AC   

16.①此诗表达了诗人深挚的忧国之思、沉痛的流亡之苦和报国无门的愤懑。②首联和颔联,表达了面对金兵的多次入侵,无人力挽狂澜的痛心;在皇室衰微、国家多难时对“匡扶社稷”的英豪的期盼之情。③颈联表达了在战乱中四处漂泊的孤独,尾联谈及国无定都的现状,表达了被贬谪放逐的无奈和对朝廷前途命运的担忧。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A,“但诗人感叹犹有人舍身为国”分析错误“为国有人”指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犹为国有人”一句,是诗人为救国无人发出的叹息,表明了作者的忧国之情,并非欣慰。C项,戴诗中的风尘指尘事、平庸的事。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作答时要结合诗歌的注解,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然后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因为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首先从注解看,这是一首因巨大历史事件而引发无限感慨的政治抒情诗,“此诗写于‘靖康之变’后两年,当时金兵南下,连陷三州,诗人避乱襄汉,转徙湘湖,且与主战派力主定都南京”。起句用虚实相济的手法,高度概括地叙述了三年来金兵两次大规模的进攻,次句用“叹息”二字表出忧国之意,接以“犹为国有人”,则语带愤激。三四句以问句组联,语气突兀、感情激越而又对仗工整。诗人大声疾呼:岂可使皇帝到处流亡,谁能指挥三军澄清宇内呢?第五句是说五年中天翻地覆,变乱相仍。“万里”句则叙个人奔走江湖,饱经忧患,幸而获全性命。“见在身”意为现时存在的躯体。意思是说,现时的转徙流离,正由于五年的无穷事变。两句表达了一种因果关系,忧愤之情溢于言表。尾联是说自己在烟津迷路之上,感到金陵有帝王气,应定都于此。面对国无定都的现状,诗人表达对被贬谪放逐的无奈和对朝廷前途命运的担忧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

()
热门古诗

本站内容来源于搜索引擎及互联网,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Copyright © 2023 古代文学网 鲁ICP备150258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