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酒与裴迪①
王维
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
白首相知犹按剑②,朱门先达笑弹冠③。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
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注】①裴迪:唐代诗人,是王维的好友。②按剑:发怒时准备拔剑动作。③弹冠:弹去帽子的灰尘,准备做官。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酌酒与君君自宽”一句照应了诗歌的题目。“宽”一字,既是宽人也是宽己。
B.“朱门”一词用了借代手法,借指富贵。这句是说仕途得意的人们在相互庆祝。
C.颈联的景物描写,是为了衬托作者的心情,对情感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D.此诗是王维为劝慰裴迪而作的七言律诗,文中多处使用典故,意蕴丰富。
E.作者在这首诗中,处处都体现出一种潇洒淡泊、怡然自适的乐观心态和隐居思想。
15.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及解析:
14.BE
15.①作者为友人倒酒,进行劝慰,其实是和友人一起借酒消愁。②对人情无常、世态炎凉的感慨和激愤。③不问世事的旷达超脱。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B项,“这句是说仕途得意的人们在相互庆祝”错误,从诗中来看,“朱门先达笑弹冠”,意思是“先贵者却笑我突然弹冠”,这是说先作官的人嘲笑那些后做官的人,表现官场的相互排挤。E项,“处处都体现出一种潇洒淡泊、怡然自适的乐观心态”有误,从诗中来看,作者在诗中并非处处洒脱,而是体现出矛盾的心情,既有对人情无常世态炎凉的感慨和愤激,也有不问世事的旷达和超脱。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学生“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酌酒与君君自宽”,“君”字重复强调,这是障眼法,骨子里其实是胸中郁积愤懑,需与挚友一起借酒浇化。所谓“宽”者,宽人也即宽己,正是因为无法排遣。“人情翻覆似波澜”,一曰翻覆,二曰波澜,足见心中愤激之情。“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紧承“人情翻覆”,照应止水波澜的外部刺激,强调矛盾两端,铺叙反目成仇,人心无常。白首相知尚且如此,其他的人就不用说了。相知成仇,先达不用,说尽了世态炎凉。从内容上说,“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五六两句是即景即情,从户内至室外,为酌酒时举目所见,由世态炎凉,人情翻覆展示天地无私,万物亲仁,豁然呈现一新境界。五六句似还参合“有无”“生灭”“变常”之理;即处“静观”“达观”态度,与三四句世俗的“势利”“凉薄”恰成对照。末两句“世事浮云”与“高卧加餐”由禅意而来。“何足问”有不屑一顾的鄙薄之意,所指实有其人其事,承三四句,“高卧”承五六句,超凡脱俗。表现出不问世事的旷达超脱。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比如本题中,从诗歌标题来看,此诗是王维与好友喝酒时所作,诗人用愤慨之语对友人进行劝解,如“酌酒与君君自宽”,其实劝友人,也是劝自己;“人情翻覆似波澜”,道尽世间不平之意,紧跟着以“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来写世态之炎凉、人情之冷暖,最后又以“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流露不问世事的旷达和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