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子
李白
斗酒渭城边,垆头醉不眠。
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惜别倾壶醑,临分赠马鞭。
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应圆。
【注】作者一说为岑参,“杨叶”一作“杨柳”,醑,美酒。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斗酒渭城边”一句,“渭城边”点明地点,“斗酒”形容饮酒之多,表明送别时借酒浇愁的失落心情。
B.“垆头”是酒店里安放酒瓮的土台子,“醉不眠”写送别者虽醉而不忘是在送别,不愿睡去,表现了其对被送者的真挚情感。
C.颔联“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主要运用了比喻、夸张的艺术手法,描绘出一幅清新的春景图。
D.颔联对仗工整,,其中“梨”谐音“离”,“杨”即柳,谐音“留”,在古代诗歌中常常用于表达不舍之情。
E.颔联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两句相比,虽然描写对象不同,但却表达了完全一致的思想感情。
15.本诗第三、四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及解析:
14.AE
15.表达了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豪迈豁达的祝愿之情。作者喝得酩酊大醉,又“马上赠鞭”以示纪念,表达了豪迈豁达的祝愿之情;尾联写诗人想象者友人的路途,等友人到达目的地时应该是月圆之时,从缺到圆的明月都是诗人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和豪迈豁达的祝愿之情的寄托。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A项,“表明送别时借酒浇愁的失落心情”错;“斗酒渭城边,垆头醉不眠”,“斗酒”是渲染送别宴会上的热闹气氛。E项,“表达了完全一致的思想感情”错,“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是以乐景反衬哀情;“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表达的是诗人的乐观情怀。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学生“本诗第三、四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颈联“惜别倾壶醑,临分增马鞭”这句是全诗的点题之句,诗文明确地交代了举行酒宴的目的——送别友人。在送别友人的宴席上,诗人“倾壶”一饮,这是男人之间的送别方式,没有温婉的语言,也没有依依惜别的柔情,只是把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寄于酒中,一饮而尽。待到真的要分别之时,“马上赠鞭”,以示纪念。同样也是男人的赠别,尽管舍不得却故作豪迈。尾联“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应圆”,回味无穷,“三月不知肉味”。送君千里,终须一别,目送友人“颍上去”,想象着友人的路途,这在李白诗文中同样很常见,“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诗人写目的地之景而浮想联翩,因景生情,因景结情,等到友人到达目的地应该是在月圆之日吧,从缺到圆的明月都是诗人依依惜别之情的寄托。无论何时何地的人们在送别之时,都会产生“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挥手再三别,临歧空断肠”的共鸣。我想,诗人也会担忧友人旅途的劳顿吧!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比如本题中,“惜别倾壶醑,临分赠马鞭”,“惜别”直接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倾壶醑”“赠马鞭”借助人物的行为表达豪迈豁达的祝愿之情;“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应圆”,这是想象友人的前路之景,表达对友人的祝愿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