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古代文学网 > 赏析
《早蝉》阅读及答案

早蝉

白居易

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

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

忆昔在东掖,宫槐花下听。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湓城。

14.下列对这首唐诗的分析与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西风”即秋风。古时人常习惯于将春秋冬夏四季之风,分别以东风、西风、北风、南风称之。西风未起,意指还没有到秋天。

B.时值夏季,让诗人意外的是,竟然在江边听到蝉鸣之声。这寥寥的蝉声引发了诗人的悲慨之情。

C.“东掖”,宫中东侧的旁门。唐时为门下省的代称,亦称左掖,与称右掖的中书省对称。此联表现诗人不无对昔日在宫城槐下听蝉的美好回忆。

D.“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湓城”此联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此刻对云树缭绕的湓城的无限思念之情。

15.“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一联感情深沉动人,其中包含哪些具体情感?是怎样表达的?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及解析:

14.D   

15.情感:①年事渐高的感伤之情。听到蝉鸣之声,诗人就想到自己鬓色渐衰,大有岁月催人老的感伤。

②困居异乡的思乡之情。蝉鸣之声触动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之情。

③被贬离朝的愁闷之情。往昔在东掖槐花之下听蝉,今朝却是在浔阳僻处听蝉,今昔对比,失意无限。

手法:借物抒情(对比、反衬、直抒胸臆),作者借“两三声”稀薄的蝉声与自己浓浓的情愁相对衬,把自己复杂深沉的感情崭露得淋漓尽致。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唐诗的分析与理解。不恰当的一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D项,“对云树缭绕的湓城的无限思念之情”错误,“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湓城”,此处的“无限思”是有无限的愁思、哀思之意;“‘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湓城’此联直抒胸臆”也不准确,“今朝无限思”是直抒胸臆,而“云树绕湓城”是借景抒情,表现出的是作者被贬江州困居湓江的失意与愁苦之情。故选D。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一联感情深沉动人,其中包含哪些具体情感?是怎样表达的?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从题干来看,考生不但要分析诗句中蕴含的多种情感,还要分析诗人表达情感的方式。“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衰鬓”指年老而疏白的鬓发,联系前两句,两三声的早蝉鸣叫声催生了诗人的白发,引发诗人年事渐高、年华逝去、岁月催人老的感伤之情;“故园情”,指思念故乡之情,诗人以一“动”字说明蝉鸣之声触动了自己对故园的思念之情;再联系下面“忆昔在东掖,宫槐花下听”这两句诗来看,异地的蝉鸣以及现下的处境引发诗人对往昔的回忆,想起往昔在宫城槐下听蝉,而现在却在被贬之地听蝉,且已经呈现“衰鬓色”,同为听蝉但情境不同,今昔形成对比,表达了被贬官离开京城的愁闷之情。再来看诗人是借助什么方式来表达情感的,“故园情”直接表达情感,这是使用直抒胸臆的手法;由眼下的“一催衰鬓色”想到“忆昔在东掖,宫槐花下听”,以今日之境与昔日之景今昔对比,这是使用对比的手法;“一催”“再动”指明诗人的情感由蝉鸣引发出来,这是使用触景生情的手法,诗人傍晚时分听到树叶深处传来的两三声蝉鸣引发了年事已高的伤感以及对故乡的思念。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

()
热门古诗

本站内容来源于搜索引擎及互联网,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Copyright © 2023 古代文学网 鲁ICP备150258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