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古代文学网 > 赏析
《涉江采芙蓉》阅读及答案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4.下面对《涉江采芙蓉》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前两句以女子的口吻写起,在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摘几枝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自己的心上人。

B.三四两句使得这美好欢乐的情景,刹那间被充斥于诗行间的叹息之声改变了,“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长长的吁叹,点明了这女子全部忧思之所由来。

C.接着五六两句空间突然转换,出现在画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远道”的丈夫了:“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两句无疑是全诗的主旨之语,将一对同心离居的夫妇的痛苦之情准确而又含蓄地表达出来了。

15.《涉江采芙蓉》一诗在情与景的处理上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诗歌的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及解析:

14.D   

15.①诗歌前四句以乐景写哀情,描绘一位思妇采摘芙蓉花送给在外的游子,却又无法送到的情景,间接表现了思妇对游子的思念之情。②五、六两句采用“悬想”(又叫对写法)的手法,设想游子在外的情态,表现思妇的痛苦思情。③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先叙述了“同心离居”的生活现状,后直接抒发无尽忧伤之情。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面对《涉江采芙蓉》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D项,“含蓄地表达出来”错误,“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采用的是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达同心离居的夫妇的痛苦之情,没有采用含蓄的手法。故选D项。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形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涉江采芙蓉》一诗在情与景的处理上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诗歌的内容简要分析”,然后圈出诗中的景,分析景的特点,再看诗歌的情,最后看景和情之间的关系。诗歌前两句说“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这里说湖岸泽畔,还有很多的兰、蕙草,发出阵阵幽香,这是乐景;三四句说“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两句点明了思妇的忧思源于对丈夫的思念,思妇思念丈夫,而丈夫正远在天涯,她采摘了美好的“芙蓉”,此刻难以送给自己想念的远方的人,可以说,思妇采莲,真有《乐府诗集•江南》中的“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的快乐,采莲是快乐的,而女子却是忧伤的,这里,诗人以乐景表哀情,倍增其哀。五六两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空间发生了突然转换,视角发生了变化,不写自己,而写身在“远道”的丈夫,也许就是一种心灵的感应,远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带着无限思念,回望妻子所在的故乡。然而,展现在他眼前的,无非是漫漫无尽的“长路”和阻山隔水的浩浩烟云。这样的写法就是一种“悬想”的方法,即不写此处写彼处。最后两句:“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如果从游子的角度看,是在悬想的境界中发出,不但表现出一种无奈,更表现出了对“同心而离居”的妻子的思念。如果从妻子的角度看,表现出了对丈夫爱的坚强决心。即使丈夫不回家,即使想念的“衣带渐宽”也“终不悔”,爱到老死也心甘情愿。可以说,这样的结尾明白晓畅,表现出这对夫妻同心离居的痛苦与无奈中那爱的决心。这是直抒胸臆的抒情手法。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
热门古诗

本站内容来源于搜索引擎及互联网,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Copyright © 2023 古代文学网 鲁ICP备150258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