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泊水村①
陆游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②,诸君何至泣新亭③。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注释: ①诗人闲居山阴时,于淳熙九年(1182)秋写作了此诗。②“绝大漠”,典出《汉书·卫将军骠骑列传》,是汉武帝表彰霍去病之语。③“泣新亭”,典出《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风景不殊,正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同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诗人退居乡野、久离疆场、无缘抗敌的落寞怅惘。“羽箭久凋零”,足见其闲居的郁闷。
B.第二句使用典故感叹“敌未灭,大功未成”的失落,抒发诗人壮志未酬的情怀,为全诗奠定了悲愁的基调。
C.诗人借“泣新亭”的典故,表达了对那些在国家山河破碎之际或醉生梦死或懦弱昏庸的大小官员的不满。
D.尾联写诗人闲泊水村,卧听新雁落在荒寒的汀州上,景象闲静,既点明了诗的题面,又借景抒情、以景结情。
15.诗的颈联抒写了什么感情?请简析。
答案及解析:
14.D
15.(1)抒写了诗人拳拳的爱国心与股殷的报国情。“一”与“万”形成强烈的对比,尽管个人的力量渺小,但为了挽救国难,“我”万死不辞;
(2)对华年空揶、青春难再的感伤与悲愤。岁月无情,青春不再,壮志难酬。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D项,“景象闲静”错误,选项对诗中的意象特点分析错误,从诗中来看,尾联“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诗中说写是眼前自己闲泊水村的寂寥景象,所看到的是荒寒的汀州上的新雁,叫人潸然落泪,“景象”应是“寂寥”的。故选D项。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如本题“诗的颈联抒写了什么感情?请简析”,这是针对诗歌局部设题,即“颈联”抒发什么情感,考生要在理解全篇的基础上把握颈联的情感。“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颈联意思是“我虽有万死不辞的报国之志,却无奈双鬓巴自不能再转青”,颈联以工稳的对仗,揭示了岁月蹉跎与夙愿难偿的矛盾。“一身报国有万死”,“一”与“万”的强烈的对比,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拳拳爱国心与殷殷报国情,掷地有声。“双鬓向人无再青”,这一句是说,岁月不饶人,满鬓飞霜,无法重获青黑之色,抒发了对华年空掷、青春难再的感伤与悲愤。作者抱定了“为国牺牲敢惜身”的志向,却找不到能了解他的志向的人。这两句直抒胸臆,是全诗之眼。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