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古代文学网 > 赏析
《征妇怨》阅读及答案

征妇怨

(唐)张籍

九月匈奴杀边将,汉军全没辽水上。

万里无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

妇人依倚子与夫,同居贫贱心亦舒。

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

注释:①张籍,(约767—约830),原籍吴郡(今江苏苏州)。其诗多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颇得白居易推重。②辽水:即今东北辽河,于辽宁营口东南入海。③招魂葬:民间为死于他乡的亲人举行的丧葬仪式,用死者生前的衣冠代替死者入葬。

 

 

13.张籍的这首乐府诗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征妇形象?

14.试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歌进行分析、鉴赏。

答案及解析:

13.诗中的征妇,命运悲惨,孤苦无依。丈夫征战而亡,孩子尚未出世;即使甘心和家人过着贫苦的日子,亦不可得;面对未来的生活,看不到任何的希望。   

14.①比喻。征妇以“昼烛”自喻,形象生动,内涵丰富。不仅以白天烛光之多余表明征妇活着的无意义,更以烛光之暗淡无光、摇曳不定展现出主人公的惨淡心境,动荡生计。

②以小见大。增强了作品的悲剧色彩,有力地表现了战争的残酷。以征妇的哀哭无告,严厉抨击了统治者不恤民情,战争频仍,反战情绪溢于全诗之中。

③点面结合。诗人由面及点,先勾勒出一幅场面浩大的“城下群哭图”,再着力描写这个征妇的悲惨遭遇,更增添了悲剧色彩。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全诗以汉喻唐,描写战争的残酷及其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做好此题,重点要理解颈联和尾联的含义。“妇人依倚子与夫”、“夫死战场子在腹”写征妇和家人的状况,“同居贫贱心亦舒”写征妇的美好心愿,但却得不到实现。“妾身虽存如昼烛”写征妇未来的处境毫无希望。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开头四句写战况惨烈,伤亡惨重,从大处落笔,后四句写战争中征妇的形象,从小处入手,这是典型的点面结合。诗中从征妇角度入手分析,塑造了千万普通家庭共同的悲剧,以小见大,反映战争带给人们的无尽痛苦。结语征妇把自己比喻成“昼烛”,写出自身孤苦无依的凄惨生活。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点睛】古诗词阅读的考查涉及鉴赏形象、语言、技巧、感情四个基本点,其中情感内容是核心,而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和技巧是诗歌的外在形式、是鉴赏诗歌切入的目标和对象。所以这类题,应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去作答。同时,一定不可忽略注释的作用,它是对诗歌写作背景的介绍,有时是诗歌内容的有效补充,结合注释作答,是诗歌鉴赏必不可少的环节。

()
热门古诗

本站内容来源于搜索引擎及互联网,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Copyright © 2023 古代文学网 鲁ICP备150258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