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古代文学网 > 赏析
《闽中苦雨》赏析

此诗作于至元二年(1336)福建为官期间。其时诗人久病,又逢春暮淫雨,感到百无聊赖。全诗所写即“不如意”三字。

久病的人,感到浑身懒散,就像闲僧一样无所事事,所以有“病客如僧懒”之感。弱不禁风,则须穿得比常人更多,何况苦雨“多寒”,只好把毛皮袍子(毳裘)裹上,倒真像是一个和尚了。

“三山一夜雨,四月满城秋。”福州城内东有九仙山,西有乌石山,北有越王山,说“三山一夜雨”,可见雨量之大。这“一夜”是又一夜,并非仅一夜,否则不成其为苦雨。正因为久雨,寒潮亦相伴而来,使四月的福州,有如萧瑟的秋天,“秋风秋雨愁煞人”。对时令感觉的倒错,适见诗人心情的迷乱(柳宗元“春半如秋意转迷”可参)。这一联对仗,“三山”的“三”为数词,而“四月”的“四”为序数词;“一夜”的“一”有“整”义,而“满城”的“满”有“一”义。如此成对,不失佳句。

虽然下了整夜的雨,天上阴云不开,海面蒸发的湿热之气袭来,令病人生畏:“海瘴连云起”。而水量过于充沛,使潮水超过正常的高度,漫入市街,大街小巷,都成了一条条溪流:“江潮入市流”。两句妙能写实。于是诗人情怀恶甚。“钩竿如在手,便可上渔舟。”二句似乎突然生出闲情逸致,居然想到垂钓于水上。其实是正言欲反,说自己既无钓竿

在手,也无渔舟可上,何况街市成河,也无鱼可钓。所以这是一种苦笑,一种自我调侃。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久病苦雨,也是人生的一种况味。如果一味闷在心里犯愁,只能徒增病情;但诗人对之做一番自我观照,形诸吟咏,便有疏导积郁的作用。

()
热门古诗

本站内容来源于搜索引擎及互联网,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Copyright © 2023 古代文学网 鲁ICP备150258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