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古代文学网 > 赏析
《菩萨蛮》阅读及答案

菩萨蛮

舒亶

楼前流水西江道,江头水落芙蓉老。画鼓叠凉波,凭栏颦翠娥。

当年金马客,青鬓芦花色。把酒感秋蓬,骊歌半醉中。

【注释】金马:官署门旁有铜马,故曰“金马”。秋蓬:秋季的蓬草因枯易飘,故喻飘泊不定。骊歌:指告别的歌。

14.下列对本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描写了江水悠悠流去,水边飘荡着老去的芙蓉花瓣的景象,起到渲染氛围的作用,奠定了感伤的基调。

B.“画鼓叠凉波,凭栏颦翠娥”,一动一静,有景有人,画面的层次感强,而“凉、颦”又让画面的情调更突出。

C.本词上阕写景下阕写情,这是由实到虚又虚实结合的写法;而抒写的情感又衬托了眼前实景的感伤之色。

D.词中撷取流水、老芙蓉、画鼓、凉波、翠娥、青鬓、芦花、秋蓬、骊歌等意象,全着冷色调,全词意脉贯通。

15.本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及解析:

14.C   

15.①当年满头黑发、春风得意的金马客如今却双鬓斑白,表达了年华易逝的伤感;②作者自比秋蓬,蕴含着自己漂泊不定的辛酸之情;③听着别离的歌曲,作者借酒浇愁,表达了即将分别时的不舍与哀伤。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本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C项,本词上阕写景下阕写情,这是由实到虚又虚实结合的写法;而抒写的情感又衬托了眼前实景的感伤之色”错误,从词中来看,上阕写眼前之景,“楼前的流水”“水面飘落的老芙蓉”“画鼓”等,营造出一种感伤的氛围;下阕写当年的满头乌发的金马客如今已经满鬓“芦花色”,今昔对比,以虚衬实,流露年华老去的感伤,最后两句又以“秋蓬”自比流露漂泊不定的辛酸之情,上阕所写景是实,下阕所抒情是虚,眼前所见是实,昔日情形为虚,由此可知,选项前半部分没有问题;最后一句错误,“而抒写的情感又衬托了眼前实景的感伤之色”错误,选项说反了,应该是眼前的实景衬托了内心的感伤之情,以景衬情,寓情于景。故选C项。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本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这是针对全篇设题,且问的是“哪些情感”,这就要求考生要分点作答。“楼前流水西江道,江头水落芙蓉老”,诗句中写“水落芙蓉老”,这是写水边飘荡着老去的芙蓉花瓣,联系下阕“当年金马客,青鬓芦花色”可知,词人由眼前老去的芙蓉想到自己,当年是“青鬓”,现在是“芦花色”,流露出年华易逝的感伤;“把酒感秋蓬”,“秋蓬”是指秋季的蓬草,因已干枯,易随风飘飞,故亦以喻飘泊不定,词人此处以“秋蓬”自比,隐含漂泊不定、居无定所的辛酸之情;“骊歌半醉中”,“骊歌”指告别的歌,词人听着离别之歌,想到即将别离,以酒浇愁,表达分别在即的不舍与哀伤。考生结合这些内容作答即可。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解答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这类题目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
热门古诗

本站内容来源于搜索引擎及互联网,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Copyright © 2023 古代文学网 鲁ICP备150258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