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古代文学网 > 赏析
《赠王介甫》阅读及答案

赠王介甫

欧阳修

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朱门歌舞争新态,绿绮尘埃试拂弦。

常恨闻名不相识,相逢尊酒盍留连。

【注】①王介甫:王安石。欧阳修当时是文坛领袖,大力提倡诗文革新,继承唐代古文运动,反对当时浮艳的文风。②翰林:李白曾官居翰林学士,借指李白。③吏部:韩愈曾做吏部侍郎,借指韩愈。④绿绮:古琴名。传说汉司马相如作《玉如意赋》,梁王悦之,赠以绿绮琴。后即用以指琴。

14.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该诗虽为赠诗,但并非一般应酬之作,诗中包含着诗人对后辈的殷切期望。

B.颔联中诗人认为自己虽然年老,但也要与王安石争锋,因为后世之人难以与王再争髙低。

C.首联使用借代手法,诗人将王安石比之为历史上的诗文大家李白和韩愈,从中可见对其诗文才华的欣赏。

D.本诗以反诘句收尾,强调自己要与王安石流连于杯酒之间,及时行乐,忘掉忧愁。

E.尾联表现了诗人欲相邀结识王安石之意,这从“闻名”“相逢”“尊酒”等词可以看出。

15.本诗的颈联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答案及解析:

14.BD   

15.①反衬。以朱门歌舞之浮艳反衬绿绮古琴乐声之古雅,突出了诗人对古乐之声的推崇。②比喻。“朱门歌舞”隐喻当时浮艳的文风,“绿绮尘埃”比喻世俗喜好浮艳文风,而厌弃古文,通过比喻把诗人的情感倾向表现得含而不露。③用典。借汉代司马相如弹奏绿绮琴的典故,勉励王安石应以诗文革新为己任,流露出诗人殷切的期望之情。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B项,“但也要与王安石争锋,因为后世之人难以与王再争高低”理解有误,从诗中来看,欧阳修是说自己如今年老,对于诗文革新一事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后继者非王安石莫属,表现了欧阳修爱慕贤才之意,也表达了对王安石才华的赞美。D项,“及时行乐,忘掉忧愁”说法错误,应是知己相逢,借饮酒共叙心里话。故选BD两项。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本诗的颈联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设题的目标是“颈联”,“哪些”说明答案不止一点。解答本题,首先理解诗句的意思,“朱门歌舞争新态,绿绮尘埃试拂弦”,颈联是说如今官员腐化,终日贪图享乐,很少关心国家命运和百姓生活,只有我们不与世浮沉,依然忧国忧民。前一句中“朱门歌舞”是隐喻当时浮艳的文风,以“争”说明世俗对浮艳文风的追捧;后一句中“绿绮”代指高雅的古文,以“绿绮尘埃”指“绿绮琴蒙上尘土”,说明世人对古文的厌弃,前后两句形成反衬,在诗人眼中,“朱门歌舞”浮艳,而“绿绮”的琴声是高雅的,反衬之中表现出诗人对古乐之声的推崇;“朱门歌舞”和“绿绮尘埃”都是比喻;而“绿绮”是古琴名传说汉司马相如作《玉如意赋》,梁王悦之,赠以绿绮琴。后即用以指琴,这是运用典故。考生围绕这些方面答题即可。

【点睛】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包括:(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借代、对偶等。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
热门古诗

本站内容来源于搜索引擎及互联网,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Copyright © 2023 古代文学网 鲁ICP备150258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