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古代文学网 > 赏析
《白帝》阅读及答案

白帝

杜甫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注】①此诗写于诗人寓居夔州期间,这期间诗人还创作了《秋兴八首》《登高》等作品。

1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照应题目,写白帝城云雨翻腾的景象:云气从城门涌出,大雨倾盆而下。

B.颔联对句工巧,写出黑云压城大雨将至的昏暗沉寂气氛,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C.诗歌前两联以风雨起兴,为后两联展现凄凉萧索、满目疮痍的社会面貌做铺垫。

D.尾联以孤苦无依的寡妇被搜刮尽净、哀愁恸哭的悲剧形象,控诉黑暗的社会现实。

19.颈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及解析:

18.B   

19.表达了对国家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沉郁的忧思:对安宁的渴望,对战争的厌恶,对乱世百姓的同情;诗的颈联用了对比的手法;以“戎马”和“归马”对比,以“归马”的安逸,反衬“戎马”的劳累、紧张,突出了战乱对百姓生活的侵扰;往昔“千家”和战乱后仅余“百家”对比,揭示了战乱造成的生灵涂炭、十室九空的恶果。诗句对比鲜明,感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B“大雨将至的昏暗沉寂气氛”错误从首联中的“雨翻盆”可知,应是大雨已至,选项中“大雨将至”错误;颔联中“急峡雷霆斗”是说峡中水流很急,加以翻盆暴雨,江水猛涨,水势更急,使人如闻雷霆一般,选项中“沉寂”一说错误。故选B项。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颈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设题的对象是颈联,既要分析颈联中的思想感情,也要分析表达情感的方式。“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颈联是说战马不如归耕的牧马闲逸,战乱使原有千户人家而今只有百家尚存。这是写所见之景,诗歌由紧张激烈化为阴惨凄冷,雷声渐远,雨帘已疏,诗人眼前出现了一片雨后萧条的原野。颈联即是写所见:荒原上闲蹓着的“归马”和横遭洗劫后的村庄。这里一个“逸”字值得注意。眼前之马“逸”则“逸”矣,看来是无主之马。虽然不必拉车耕地了,其命运难道不可悲吗?十室九空的荒村,那更是怵目惊心了。诗歌给读者展现一幅凄凉萧索,满目疮痍的秋原荒村图。而造成这一状况的罪魁祸首就是战争,流露出对战争的厌恶;千家仅有百家还在,诗中包含诗人对百姓的同情,流露出对安宁生活的向往。“不如”把“戎马”与“归马”进行对比,以归马的“逸”来反衬戎马的劳累,而戎马的劳累是由于战争造成的,突出战争对百姓的侵扰;曾经的“千家”与现在的“百家”进行对比,揭示了战乱造成的生灵涂炭、十室九空的恶果。这一联将包含相同词素的词语置于句子的前后部分,形成一种纡徐回复、一唱三叹的语调,传达出诗人无穷的感喟和叹息。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包括:(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借代、对偶等。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
热门古诗

本站内容来源于搜索引擎及互联网,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Copyright © 2023 古代文学网 鲁ICP备15025830号-6